MENU
首页» 新闻动态» 所内动态» 作科所牵头成立“北方早熟玉米种质创新协作网”

作科所牵头成立“北方早熟玉米种质创新协作网”

9月11日,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黑河试验基地举办的北方早熟玉米种质创新论坛上,作科所牵头成立了“北方早熟玉米种质创新协作网”,首批吸纳十家科研单位和企业参与,共同搭建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新型“育种联合体”。该协作网的成立将为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玉米新种质,全面提升我国寒地早熟玉米产业核心竞争力提供重要的创新平台。黑龙江省黑河市副市长刘铭、中国农科院成果转化局副局长王宇鸿、作科所所长周文彬等出席活动。活动由作科所遗传育种中心主任黎亮主持。

c1c4f28a-8031-427a-9036-baeee2898308.png

论坛上,6位国内玉米领域知名专家就基因编辑、单倍体育种、全基因组选择等领域的最新进展作学术报告。与会人员还实地考察了国家农业农村长期因子观测黑河站长期定位试验田总体运行情况,现场观摩了来自全国70多家科研单位和企业选育的230个早熟、极早熟和超早熟玉米品种和12个大豆品种的田间表现。其中,作科所自主选育的“中单3518”“中单328”“中单318”等早熟玉米品种穗粒饱满、籽粒封顶性好,表现出较强抗逆性和产量潜力;“中黄901”“中黄911”“中黄929”等品种在高产、优质、抗病、耐逆及适宜全程机械化方面表现突出,适合不同积温带推广。

图片.png

王宇鸿指出,中国农科院始终坚持“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积极推动科研单位与企业共建创新联合体,实现从“研得好”到“用得好”的跨越。黑龙江省是我国粮食的压舱石,全省粮食总产量连续15年位居全国第一,这一区域生态类型独特、光热资源有限,对作物品种早熟性和耐逆性要求极高。希望更多种业企业积极参与北方早熟玉米育种攻关,共同推动品种选育、制种基地建设、市场推广全链条发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早熟玉米品牌。

周文彬强调,北方早熟区是种业翻身仗的“正面战场”,我国在北方早熟区的育种历程相对较短,种质资源竞争力不强,导致目前国内自育品种与国外先进品种存在明显差距。加快本土种质创新、推动早熟玉米、大豆产业科技自立自强,已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需要。作科所将以本次论坛为契机,聚焦早熟玉米、大豆产业发展的关键瓶颈,持续推进品种和技术配套集成示范,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种业振兴贡献力量。

该论坛由作科所、中国作物学会、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联合举办。黑河市人民政府、中国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龙江省农科院黑河分院、国家玉米产业体系等有关领导专家以及北京丰度高科种业有限公司、北大荒垦丰种业有限公司等种业企业代表160余人参加会议。

1f51fc2ef01de19038d24c04218fc1d7.jp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