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首页» 人才团队» 院士» 徐冠仁(1914-2004)

徐冠仁(1914-2004)

院士简介

  徐冠仁(1914-2004),男,江苏南通人,著名植物遗传学家、核农学家。193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农艺系,1946年赴美留学,获博士学位后,留校任研究员,从事小麦遗传育种研究,并被选为美国希格玛赛(Sigma Xi)科学荣誉学会会员。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生物学部常委、副主任、代主任等。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徐冠仁是我国核农学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与国内同行创造性地将核技术农业应用研究发展成为核农学这样一个完整的学科,并培养了我国核技术农业应用的第一批生力军,在相关领域研究发展上,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徐冠仁成功地进行高粱雄性不育系的转育和辐射与同位素的研究,育出我国第一个高粱杂交种,推动全国杂交优势利用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利用小麦单缺体整套材料开展遗传育种研究,并主持“水上无土种植水稻”获得成功,在世界上尚属首次。徐冠仁撰写的《水稻植物性状遗传研究》、《水稻抽穗期遗传研究》和《不同类型水稻杂交、不孕性遗传研究》曾获自然科学论文二等奖和三等奖。他编写的《稻作学》教材在当时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徐冠仁采用热中子和X射线处理小麦种子,得到抗秆锈病突变体,为抗病育种指出了新的途径,受到国际育种界的重视,其论文刊登在《第一届国际原子能和平利用会议论文集》第12卷60-62页。他的名字被列入联合国1954年印发的《世界小麦育种家和育种站名录》中,1986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授予他杰出成就的奖章与奖状。

  他曾说过“对一个团体或个人做出评价,要看这个团体或个人所开创和从事的事业,是否对人民有利,后继有人,不断地兴旺发达,而不是靠树碑立传。传是会被人遗忘,甚至被人改写的,碑是会受到风蚀,甚至倒塌的。唯有对人民有利,不断兴旺发达的事业,可与日月同辉,永放光芒。”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