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科所启动国际原子能机构育种技术协作中心第二期运行
4月11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际原子能机构植物核辐射育种技术协作中心(简称协作中心)第二期(2025-2029)在北京正式启动运行,作科所党委书记、国家航天育种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原子能农学会理事长刘录祥研究员续任协作中心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吴孔明、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拉斐尔·马里亚诺·格罗西、副总干事刘华、院国合局副局长钱钰、国家国防科工局副处长陈晨等领导为国际原子能机构育种技术协作中心揭牌,作科所副所长王文生研究员代表作科所接受授牌。
会议要求,协作中心要紧密围绕国际原子能机构“原子能促进粮食安全”倡议和国家原子能机构《核技术应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等部署要求,不断增进国际合作交流,持续聚焦高能重离子、宇宙粒子等高效诱变和定向筛选技术平台建设,切实发挥核技术农业应用的优势和潜力,创制农业植物新资源,培育高产、优质、绿色的农作物新品种,助力保障全球粮食安全。
据悉,该协作中心首期于2019年启动,与已有的国家农作物航天诱变技术改良中心、国家原子能机构核辐射育种研发中心同步运行。协作中心运行以来,优化了作物高能重离子和空间环境高效诱变技术和小麦小孢子离体诱变技术,创建了小麦高质量饱和突变基因库和数据平台并公开共享应用800余份次;育成并审定小麦新品种5个,突变品种累计推广近1亿亩,其中“航麦802”表现全生育期一级耐盐,被推荐为国家耐盐碱小麦品种;解析小麦诱变机制并挖掘重要性状新基因和新等位变异,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牵头成立了国际突变育种协作网,组织亚太区域作物诱变育种研讨会及培训会5次,为国际原子能机构成员国的核辐射诱变技术提升和产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2021年小麦诱变育种团队荣获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联合颁发的植物突变育种卓越成就奖。
国际原子能机构、国家原子能机构相关司局负责人出席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