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科所组织召开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十四五”总结考评会议
8月13-15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十四五”总结考评会议在内蒙古赤峰召开。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粮食处农艺师陈丹阳,作科所所长周文彬,赤峰市政府副秘书长王晨飞、农牧局党组书记樊洪华,作科所刁现民研究员等领导专家出席会议。会议由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作科所贾冠清研究员主持。
会上,体系各岗站负责人围绕谷子高粱种质创新、品种选育、栽培植保技术研发、加工技术攻关以及服务县域经济、科技特派团、对接企业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汇报,并梳理了存在问题和“十五五”发展规划。贾冠清系统总结了体系发展现状,以及"十五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各岗位专家和试验站继续弘扬体系“团结、学习、奉献、传承“的优良传统,精准把握目标定位,优化研究方向,既要紧密对接国家农业产业需求,又要瞄准国际科技前沿,重点突破农业领域"卡脖子"技术难题。
周文彬充分肯定了体系在品种选育、技术推广和产业融合方面发挥的作用,系统回顾了作科所五年来在谷子研究方面的突破性进展,包括选育中谷19、中谷25等中矮秆机收新品种,推动商品品质、加工特性显著提升;在国际顶刊发表谷子起源、高粱基因组精准组装等原创成果;搭建国家级产业集群,带动全国谷子高粱总产增长。他强调,体系要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着眼“十五五”,聚焦高效育种、轻简化绿色栽培、品牌打造等关键环节持续攻关,为杂粮种业振兴和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科技支撑。
陈丹阳传达了农业农村部最新指示精神,并对体系未来发展提出进一步要求。她强调,体系工作应在单产提升、防灾应急、产业服务三大方向持续发力。一是要突出“大面积、技术集成、关键环节、主体带动”,推动从点到面、单一技术到综合方案、单一环节到全环节转变。二是应对极端天气,要发挥耐旱保水优势,实现“重灾田少减产、轻灾田不减产、无灾田多增产”。三是要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加大体系的技术和产品推广力度,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期间,与会专家在敖汉地区的体系核心示范田实地考察了“中谷109”、“中杂谷19”等新品种田间长势,详细了解了绿色高效栽培技术落地情况,并对下一步田间管理和示范推广提出指导意见。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全体岗站专家及团队成员140余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