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首页» 新闻动态» 传媒扫描»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田园新主张《农主播朋友圈》刘录祥:太空小麦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田园新主张《农主播朋友圈》刘录祥:太空小麦

https://ytweb.radio.cn/share/columnPlay?correlateId=136738237&columnId=1396943

我国的太空育种始于1987年,先后30多次利用返回式卫星、神舟飞船、天宫空间实验室和其他返回式航天器搭载植物种子,培育出700余个航天育种新品系、新品种。除粮食、蔬菜、水果、油料等农作物品种外,还创制出林草花卉、中草药新品种等。现在,很多太空育种的蔬菜都已经摆在了老百姓的餐桌上。

通过太空育种,中国科技工作者培育出了一些新的突变类型和具有优良农艺性状的新品系。例如,在小麦方面,我国已获得矮杆、早熟和丰产材料,培育出了矮杆抗倒伏、抗病害的类型,可有效减少倒伏和病害造成的损失,生育期可缩短10天左右。在谷子方面,经太空处理的种子诱发多种变异,如穗粗长、穗型奇特、不育型等,为进一步培育谷子新品种提供了可行性。

20210806太空小麦1(注意名称)

航天育种在主粮作物水稻小麦上面的话,实际上已经选育了很多的品种,你比如说在小麦上面,我们据不完全统计呢已经有四五十个品种,而且类型也是多样化的,比如说我们中国人吃面食的话以面条馒头为主,所以说我们审定的品种里面高产抗倒伏中强精的太空小麦批准比较多,你比如说2016年的国家审计评价航班27,2018年国家审计的小麦品种航班2566,以及2012年早就审计过的国家审计的品种鲁元502都是中强筋的,适合面面条,馒头中国大众食品制作的,这就是优质品种。

还有一些那种咱们北方缺水,小麦的话用水量大,那么培育出了一些高产抗旱节水系列的太空小麦。你比如说行麦501,豪迈287,在只交易水的情况下,能够产量能够比对照的品种增长10%以上这样一个表现非常优秀的。还有一些面包小麦,虽然中国人吃面包少,但是强筋面包小麦的话,它也在有很好的这样一个品种,比如说陕农33,闪农138都是适合做优高档面包的这些品种。当然还有一些弱精的适合做我们饼干点心这些我们叫弱精的品种。

那么太空5号等等,就是说我们实际上在这个品种的类型上是多样的,可以满足整个面粉企业或者面粉市场的这样一个大众多样化的需求。应该说航天育种对多样化的品种培育的话,实际上是非常有效的一个途径。我说的这些品种都是通过国家审定,或者我们省一级的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我刚才提到的这些名称都是也可以在群众也可以在网上去去进一步的了解这个品种的特性以及适应的范围,因为小麦的品种跟其他做的品种一样,它有一定的一个适应的区域范围审计证书的时候,它就会规定这个品种最适合哪些区域,跨地区要引种的话一定要特别小心,先少量的引进,然后去试种,然后适合的话再扩大面积。那么一般在平时的审计证书上规定的范围内是没有问题的,大家可以放心的去购买种植。

有人认为,航天器携带的种子进入太空围绕地球轨道转几圈,经过太空辐射、高真空、微重力等影响后,回来就增产。其实并非如此,太空育种是个研究活动,航天器上搭载1000粒种子,可能只有10粒能真正有效果,能承担下一步的育种工作。

以前,想要得到品性更加优良的作物,人们只能通过自然条件下的基因突变来进行杂交育种,有可能要经过几十年才能选育出优良种子,而经过太空育种,也许几年内就可以实现。所以,没有导入任何外来基因的太空育种技术与自然条件下变异的种子没有任何区别,只是人为地加快了变异“步伐”。

那么小麦种子从太空回到地面以后是如何处理的呢?从太空回来以后,要多久才能到咱们老百姓的餐桌上呢?

20210806太空小麦2

它是这样,就是说因为空间搭载的机会,它不是每年都有,对吧?你比如说我们整个航天可能两年一次或者三年一次,那么这个时候每次空间分析的话都有一些搭载。

那么其实我们在2006年的这个地方,专门有发射了一颗育种卫星,航天育种卫星,那个时候我们搭配的种子数,包括小麦这样的,搭配了200多公斤的植物种子,还有其他材料,所以说产生了一大批的我们育种家,他们叫什么育种材料,中间这个品种,那么这些育种材料或者中间这个品种的话,实际上它作为后续进一步培育优良的商业化品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或者叫原材料或者原始的这样一个品种非常重要的基础。

所以说实际上育种工作的话,他要比如说我们要经过好5、6年、8年的品种选育过程,你不需要是每年都去搭载,因为你搭载完以后还要经过3~5年的自首,这样一个地面的选育,你每年达到实际上一个是成本高,再一个实际上你后代材料的处理上的话,实际上就有很大的这样一个挑战了。

那么小麦种子从太空回到地面以后是如何处理的呢?这个小麦种子它是我们知道大家知道这个小麦它属于自化授粉作物,所以说我们一般情况下就进行了空间搭在右边以后,那么返回到地面的种子就遵循了字画授粉作物系谱法选育的这样一个流程。

那么通俗的来讲,对空间搭配的种子进行一代 一代的这样一个种植,然后在种植后代里面的话,一代一代去选择发生了变异的单株,编译的单株,我们再把它种子收下来,再繁育一次,看看它变异的性状,如果能够稳定的遗传下来,发生了变异的突变期,那么而且如果说突变的性状,比如说变矮岁数变大或者变早熟了,或者子弟变得漂亮了,品质变得更好了,这些如果说发生了正向的这样一个突变的话,那就是非常对我们育种有用的这样一个优异的图片材料。

那么这些材料进一步的直接的去繁育,或者把这个材料作为亲本,再进一步的因为我们杂交育种这个程序里面,那么就可以陆续培育出一些优良的这样一个品系。那么新的品系通过了多点试验,一般我们育种家要进行2~3年的多点试验,然后表现优异的再把它推荐到国家或者省一级的品种区域试验,至少还要经过两年。

最后表现优异的相应的品种审定委员会,我们国家目前有两级,一级是国家农作物评审委员会,一级是另外一级是省一级的地方的这样评审审计委员会,那么审定通过以后会给你发证书,你具备了这个证书以后,这个品种在严格意义上才能流向市场,才能进行商业化的生产。所以说它是航天育种,它不是说我们的宇航员上天飞行一下,返回以后就整个完成了。种子的诱变航天大赛,它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那么大量的这样一个科学化的眩晕的话,地面上进行的。

也就是说从种子回到从太空回到地面之后,一直再到我们能吃上。那么这其实至少要7年了是吗?对。就是说而且去年实际上是属于什么要每一步都必须成功的。你在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如果说被某一种病害侵染了,或者被一种灾害,你比如说大风来了,你这个倒掉了就说你不抗倒伏,或者是叫什么水分亏缺的时候,你产量大幅度降低,那么这种逆境的影响会进一步的去淘汰大量的这些品系,那么最后剩下的实际上是非常少的,所以说一种育种的过程,不过是无论是我们的航天育种,还是我们传统的常规育种,它育种的过程的话,其实是一个不断的淘汰选优的这么一个过程。

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种子经过太空搭载后,返回地面进行种植就是太空作物。种子经过空间搭载并返回到地面后,必须由专业的育种人员,经历至少3到5年的选育过程,进行筛选淘汰稳定化试验,从中筛选出一些育种专家认为有价值的,或者有推广应用前景的品系,进一步稳定化以后,再经过至少2到3年的品种多点试验后,报经国家或省、部级品种审定委员会进行认定,才能作为一个新品种在适种区域进行推广应用。

说到太空小麦新品种,就不得不提“鲁原502”。据刘所长介绍,以广适、高产、稳产而出名的小麦新品种“鲁原502”,从着手试验设计、品种选育到推广历时20年,它为粮食持续稳产增产带来新的希望。目前,‘鲁原502’已经通过国家和四省份审定,实打产量每亩突破800公斤,年推广面积超1500万亩,累计推广面积超1亿亩,已经成为我国三大主推小麦品种之一,为粮食安全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20210806太空小麦3

那么就是说在太空小麦这一块的话,实际上有一个非常优异的品种,我们跟山东农科院合作选育的我们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山东农科院袁泽龙所合作协议的,那么叫鲁原502。那么这个品种的话是我们利用了一个空间搭载的这样获得的一个早熟抗早服性进展特别好的抗战服材料。

那么跟我们特别优异的当地品种吉麦19做杂交,经过连续几年的这样一个系统选育培育出来的品种,那么2011年获得国家审定,那么后续又通过了4个省的这样一个审定。

那么经过了连续多年的推广应用的话,表现出了1个广实性产量稳定性或者一个产量的这样一个高产的特性。因为经过了连续好多年的10大验收,亩产都在800公斤以上,所以这个品种的话就迅速的在短短的几年内达到了七八千万亩,其中2018年的时候就达到了1900多万亩,就一单个年份在全国推广,那么也成为全国第二大品种。

那么这个品种的话, 2019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它这个品种的话应该说是我们航天育种,小麦航天育种或者说小麦右边育种,近20年里最有突破性的这样的代表性品种之一。那么目前在生产上还有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它的特点就是高产超高产,然后适应性非常好,适应性非常好,华南片华北片都有非常好的这样一个表现。

地面上普通的小麦、青椒、番茄、黄瓜,上天转一遭回来,就摇身一变换了模样。很多人都有些不放心,这些东西敢吃吗?

其实,经科学家检测分析,经过太空育种的小麦依然是小麦,青椒依然是青椒,并无外来生物基因导入与整合,物种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这就比如DNA的基因排列是“1、2、3、4”,经太空育种后的基因排列是“1、3、4、2”,只是排序发生变化。这说明太空育种是非常安全的,不用担心其产品的安全性。

20210806太空小麦4

谈到太空小麦的安全性的话,实际上大家可能不必要去有这样一方面的担心,因为我们讲太空育种,它也是人工诱变的一种实际上核辐射育种,我们或者叫核能育种,早在七八十年前的时候,国际原子能机构和国际联盟组织成立了一个联合司,就对人工诱变技术产生品种,它的安全性早有定论,就是说它是安全的,它一个是品种安全的,再一个利用这个品种生产的粮食的直接食用也是安全的,所以说太空育种育成的品种的安全性没有任何问题。

比如说我们消费者在购买的时候,太空育种跟平普通的育种说农产品的价格是一样的吗?这个价格是根据情况而已的,因为什么?你特别说你蔬菜知道吧?

今天我们虽然还小,但是蔬菜方面,如果说他是刚刚审定的新上市的太空蔬菜品种,它可能价格要比普通的要高一些,因为它就是一个概念。现在很多消费它也是一个概念消费,它物以稀为贵,是这样的。但是据就我我的观点来讲,太空右边的品种,它的价格应该跟我们传统的技术,或者是其他的育种技术育出来的品种所产生的商品,就是说不应该有太大的这样一个差距太大,因为我们其实育种的方法很多,每一种预测方法都可能培育出了一些不同类型的品种,对吧?那只是一种方法的不同。那么对这个产品来说,它是小麦还是小麦对吧?它不应该有太大的这样一个差距。我刚才讲了,如果说有价格的差异,它只是因为物以稀为贵,因为它这方面的量很少,大家都稀奇,就是市场的这样一个竞价可能会传统的小麦可能会高一些,但是短暂的,不会长期的这样一个维持这么一个高价。

现在目前市面上所销售的这些太空的小麦产品是不是比较少量?因为我们国家这两年应该说从2017年以来,我们种业的繁荣的话,带动了品种审定的数量的剧增,每年审计的小麦品种也有几百个,那么这样的话就是说大家在这个市场上见到的品种的类型就非常多,那么这个里面的话实际上大家可以去去根据不同的区域去选择,那么其有一点特别需要提醒的,你在选择这个品种的时候,如果是你获得了某种品种的信息,一定要在网上去认真的查询它这个品种的预存单位,审定单位,证书的发放单位,以及它品种所适应的区域范围。

这个品种它有生态适应性,一定不要盲目的跨区的引种,如果没有经过审定,没有经过引种备案,那么这么盲目的大量的调动是跨区的引种的话,比如说华蓝片的品种,到华北片的引种,它就可能会产生一些抗寒性不过关的这样一个问题。那么北方的品种到南方去,有可能就是产生一些抗病性不过关的这样一些病这样一个潜在的问题。所以说大家在购买这个品种的时候,一定要查实它品种,首先确确实实太空品种,其次就要证实它的一个适应范围,一定要严格的按照这个适应范围,同时它所推荐的这些栽培技术配套的技术也要到位,这样才能保证我们买了这个品种,真正是能够获得高产又高效,能够取得一个最后增加收入的这样一个目的。

与传统育种相比,太空育种的最大优势是变异几率高、变异范围广、育种周期短,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创造出优质的种质资源,是缓解农作物优质种源贫乏的有效途径之一。太空育种把所有的神奇变为了可能。

刘所长强调说,未来太空育种需要做好三件事情:一是要培育出一批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农作物新品种;二是要在理论研究上有突破性进展;三是要做好产业化工作,尽快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其中产业化部分需要科研机构与企业紧密合作,才可以实现技术成果的转换。这不仅是一件造福社会的事情,而且有着巨大的市场价值尚待挖掘。

20210806太空小麦5

那么我们过去应该说将近30年的太空育种的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中,小麦的话作为重要的口粮作物的话,这项技术也得到了非常成功的应用,培育出了50多个非常优秀的品种。

那么包括一些中强筋的面条、小麦,还有一些抗旱节水的绿色品种,还有一些面包小麦品种,还有一些适合做高点的产品品种。那么这些品种的话,实际上大家在种植选择过程中也要看到,它这个品种的这样一个适应的区域适应的范围。

那么太空品种严格意义上,它跟我们普通品种这个审定以后,在推广应用过程中,或者在食品加工利用过程中,它没有一个本质的区别。我们想太空品种或者太空小麦,它只是在培育的早期变异来源,不同于传统的这样一个品种的来源,我们是通过,空间搭载产生变异这个变异利润以后选取的品种。

当这个品种培育出来以后,审计以后,它的后续的生产加工过程应该是趋同的,这是另外一个点。太空小麦品种它在选择的时候可能更加关注了一些绿色性状,提出节水减肥,还有一些抗病性状对吧?一些抗的区域性的这样一个病害,特别是一些赤霉病等等,那么这些性状可能它比普通的小妹要表现的优异一些。

所以说有一些病害比较严重的或者常年频发的这些区域的话,可以去关注一些太空小麦品种的这样一个筛选,但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提醒我们的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适应的品种,大家通过网站或者通过农业农村青农业农村部的网站,或者可以直接联系我们去确认品质的真实性和它的实际的表现。我们希望太空技术是一个高新技术,它所产生的品种也能给我们农民朋友了带来增产又增收又增效。

7月27号,第二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世界种子与粮食安全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会上,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黄季焜以《全球背景下的中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为主题发表演讲,他预测,到2035年,我国水稻、小麦依然能保持约100%的自给率。这对于我国的种业发展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种子是粮食的源头,所以育种工作十分重要。多年以来,我们依靠着太空育种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以及抗病虫害的能力,为中国的粮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截至2020年,我国已培育出700多个航天育种的新品系、新品种,创造市场经济规模达到2000亿元以上。我们相信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太空育种将更好地用于农产品生产,保障全球粮食安全。

最后感谢国家航天育种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录祥的介绍。如果您对今天农主播朋友圈的内容感兴趣,欢迎大家下载云听app,搜索相关专辑收听并订阅哦!稍后欢迎收听农经连连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