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首页» 新闻动态» 传媒扫描» [人民网]景蕊莲:以服务“三农”为己任 敢担当有作为

[人民网]景蕊莲:以服务“三农”为己任 敢担当有作为

  

 

  “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这些充分说明了粮食安全对于整个国家的重要性。”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二级研究员景蕊莲在全国妇联等部门联合发起的“科技创新巾帼行动”启动仪式上接受了人民网记者的采访。她表示,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粮食安全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以及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景蕊莲介绍,种子是粮食生产的“芯片”,良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已超过45%,粮食作物单产水平不断提升,为口粮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是,我国在粮食生产方面也付出了代价。例如,农业用水占全国用水总量的比例已超过60%,我国北方小麦生产用水量占到农业用水的70%,同时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也带来了环境问题。

  “我们要‘打好种业翻身仗’,就要充分发掘作物种质资源中的优异基因资源,例如抗旱节水以及抗病虫等。通过选育优良品种,从源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此同时,建设好绿水青山,造福子孙后代。”作为主要从事小麦抗旱节水生物学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景蕊莲告诉记者,在农业科技创新过程中,人才是不可或缺的,同时激发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活力也非常重要。她认为,科技工作者首先要有使命感、责任感,这是科技工作者始终必须坚守的一点。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要把服务“三农”作为己任,有担当、有作为。景蕊莲建议落实和完善国家创新激励政策,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希望从政府层面提高科研人员的工作待遇,激励其更加努力地工作。

  据了解,景蕊莲和团队在小麦种质资源鉴定和抗旱基因资源发掘等科研领域筚路蓝缕、潜心钻研,经常赴农业一线做试验。她向记者介绍说,作为女性科研人员,家人的支持很重要。同时来自他人的帮助和鼓励也令她充满了力量。景蕊莲向记者分享了2011年她和团队在条件艰苦的甘肃省通渭县开展科研工作时,当地老农不分昼夜帮助看护试验麦田的故事。景蕊莲表示,这件事令她深受感动,而且在当地的试验成果对她以后的科研工作也带来了很多的帮助。她会带着这份感恩的心,凝心聚力,砥砺前行。

  “很高兴看到许多年轻人选择了在农业科研领域工作。”采访最后,景蕊莲向立志从事“三农”科研事业的年轻人发出倡议,希望年轻人在把握好服务“三农”大方向的前提下,尽量聚焦研究目标,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尽早做出好成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