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首页» 新闻动态» 传媒扫描» 作科所赵广才《2018年全国冬小麦春季管理技术建议》央广讲座

作科所赵广才《2018年全国冬小麦春季管理技术建议》央广讲座

  主持人: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主持人关常。

  当前,正值“雨水”节气,3月5日将进入惊蛰,雨水和惊蛰节气是各地小麦春季管理在关键季节。据我所知,农业部对今年小麦生产非常重视,最近已派出2个抗旱促春管督导组于2月20-22日分别到河北省和山东省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查看小麦旱情、苗情、病虫情,了解农业抗旱有关情况,会商旱情趋势及其影响,进行现场考察督导。根据不同苗情、墒情,提出分类指导技术建议。其后各省陆续进行苗情考察调度,根据本地小麦生产的实际情况,抓紧春季管理,为咱们今年的小麦丰产打好基础。

  但是,受去年秋播期间连续降雨影响,部分地区小麦播期推迟,晚播麦面积增加,加之主产区冬春平均气温较常年偏低,目前苗情长势总体偏弱。南方冬麦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和西南冬麦区)正值小麦拔节期,雨水偏多,与北方冬麦区有较大差异。针对今年这样复杂的冬小麦苗情特点,我们各个地区的农民朋友应该如何做好防灾减灾工作?那今天我们就来聊聊2018年冬小麦春季管理怎么做?

  

  【栏目片花】专业的讲堂、实用的讲堂、贴心的讲堂,这里是《乡村讲堂》。

  

  主持人:近日,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发布了2018年全国冬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指导意见。农业部发布的这个指导意见,对咱们麦农朋友可是非常有用。这个指导意见不仅综合分析了今年的小麦种植前景,更是告诉大家今年冬小麦应该如何种,才能种的好,不受病虫害的威胁。

  话不多说,我们还是请专家来介绍一下《指导意见》的详细内容吧。我们采访到了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赵广才。赵老师将结合不同生态区的实际情况,依据农业部专家组的《指导意见》提出分区分类管理技术建议。每一项建议都非常实用!

  现在我们就连线赵老师。赵老师,您好。

  

  专家:主持人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主持人:赵老师,近期,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根据当前不同麦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2018年小麦春季管理技术建议,这对我们今年小麦的丰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今天您能不能来为大家解读一下。

  

  专家:好的。当前这段时期北方冬麦区(包括北部冬麦区和黄淮冬麦区)冬小麦陆续返青、起身,正是加强春季田管、促进苗情转化,搭好丰产架子的关键时期。南方冬麦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和西南冬麦区)正值小麦拔节期,雨水偏多,与北方冬麦区有较大差异。针对今年冬小麦苗情特点,春季田间管理应坚持“以促为主、促控结合,因地因苗制宜,加强分类管理,促苗情转化升级,防控病虫草害,严防和补救春季冻害”的技术途径,搞好春季麦田管理,夯实夏粮丰收的基础。

  

  主持人:这里我也想补充一个小知识,赵老师是我们栏目的老朋友了,给大家讲了很多关于小麦方面的知识。关于小麦生态区的划分,我记得他提到过:我国小麦自然区域划分为4个主区,10个亚区。北方冬麦区,包括北部冬麦区和黄淮冬麦区两个亚区;南方冬麦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冬麦区、西南冬麦区和华南冬麦区三个亚区;春麦区,包括东北春麦区、北部春麦区和西北春麦区三个亚区;冬春兼播麦区,包括新疆冬春兼播麦区和青藏春冬兼播麦区两个亚区。这里有秋播麦区也有春播麦区。

  那今天我们就从北部冬麦区和黄淮麦区开始介绍。目前该区域的小麦长势如何?请赵老师详细介绍一下。

  

  专家:本区南部小麦已经返青,中部和北部还处于越冬期。由于晚播麦面积大于去年,同时冬季降水少,目前墒情偏差,苗情偏弱。总体看,当前冬小麦普遍表墒不足、局部受旱严重,整体苗情是近年来较差的一年。由于冬前播种基础好,底墒较足,各项抗旱措施到位率高。

  

  主持人: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麦农朋友应该怎么做呢?赵老师。

  

  专家:一是镇压划锄,浇水保墒。早春镇压可压碎土块,弥封裂缝,沉实冬季冻融疏松的土壤,改善墒情,使土壤与根系密接起来,有利于根系吸收养分;锄地能提高地温,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镇压和划锄结合进行,先压后锄,达到土壤上松下实、提墒保墒增温、抗旱促苗早发的作用。对旱情较重的地块,要指导农民及时浇水保苗,特别注意要小水补灌,最好应用喷灌等节水设施,切忌大水漫灌。已经浇过越冬水或播后镇压的地块,苗情和墒情较好,目前暂不用浇水,可采取划锄、镇压,保墒增温,促苗早发,将第一次肥水管理推迟到起身末期至拔节初期,促分蘖两极分化,构建合理群体。

  对没有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土壤化冻后及时镇压,促土壤下层水分向上移动,起到提墒、保墒、抗旱的作用。

  二是促控结合,分类管理。对三类苗,应以促为主。“一根针”或“土里捂”麦田,要通过“早划锄、早追肥”等措施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在早春表层土化冻2厘米时开始划锄,增温促早发。同时,在早春土壤化冻后及时追施氮素化肥和磷肥,促根增蘖保穗数。只要墒情尚可,尽量避免早春浇水,以免降低地温,影响土壤透气性延缓麦苗生长。待日平均气温稳定在5℃时,三类苗可以施肥浇水,亩施5—8公斤尿素,促三类苗转化升级;到拔节期每亩再施5—8公斤尿素,促进穗花发育,增加每穗粒数。对二类苗,重点是适当促进春季分蘖,巩固冬前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应在小麦起身期进行肥水管理,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0—15公斤。对一类苗,突出氮肥后移。对地力水平较高、群体70—80万的一类麦田,在小麦拔节中后期追肥浇水,以获得更高产量;对地力水平一般、群体60—70万的一类麦田,在小麦拔节初期进行肥水管理,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5公斤。

  三是防控病虫,化学除草。做好纹枯病、全蚀病、麦蜘蛛、吸浆虫等病虫害监测防控工作,指导农民科学选药、安全用药,及时防治、联防联治。对冬前没有进行化学除草的麦田,当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6℃以后,选择晴好天气于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及时化学除草,根据田间杂草种类选择适宜除草剂,并严格按照要求操作,以免发生药害。

  四是预防冻害,及时补救。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降温之前及时灌水,改善土壤墒情,调节近地面层小气候,减小地面温度变化幅度,防御早春冻害。冻害发生后,及时追施适量氮素化肥,然后浇水,促进受冻小麦恢复生长。

  

  

  主持人:说到这里,关于黄淮和北部冬麦区的农民朋友要提前做好的四项春季管理措施就全部介绍完了,我再来帮大家回顾一下,一是镇压划锄,浇水保墒;第二是促控结合,分类管理;第三是防控病虫,化学除草;(四)预防冻害,及时补救。听众朋友您记住了吗?不要走开,下面我们将继续为您介绍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农民朋友要提前做好哪些春季管理措施。

  

  【栏目片花】贴近“三农”、服务“三农”,中国乡村之声《乡村讲堂》正在播出。

  主持人:欢迎回来,我是主持人关常。刚刚我们介绍了今年北部冬麦区的春季管理技术建议,下面我们再来说说长江中下游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主要包括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及上海市全部,河南省信阳地区以及江苏、安徽两省淮河以南的地区。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光、热、水资源良好,大部分地区适宜小麦生长,苏、皖中部及湖北襄樊等江淮平原地区为集中产区。但是由于降水量等条件的不均衡,各地小麦生产水平差异悬殊。在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发布的2018年全国冬小麦春季田管技术指导意见中提到:这个地区的小麦陆续开始返青,但晚播面积较大、冬季雨雪量大、温度低,弱苗比例较高;部分麦田沟系标准不高、土壤偏湿,易引发渍害;大部分麦田冬前未进行化除。

  面对这样的苗情、墒情,我们如何有效防控呢?下面赵老师详细给大家介绍一下。

  

  专家:根据目前苗情墒情,提出具体技术建议如下:

  一是因苗施肥,促弱转壮。开春时及时查苗,对返青时群体过小,亩茎蘖数小于35万的三类苗和脱肥严重麦田,返青后及时追肥,促弱转壮,争取足穗,一般亩施尿素5—8公斤和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含量各15%的三元复合肥10—15公斤;对群体茎蘖数适宜的一、二类苗麦田,拔节肥在叶色正常褪淡、植株基部第一节间接近定长、第二节间伸长1—2厘米时追施,有利于培育壮秆大穗;对群体过大,叶色未正常褪淡的麦田,拔节肥应适当推迟施用,防止倒伏。

  二是清沟理墒,排水降渍。在早春,未开排水沟的麦田,要抓住晴天尽早开好麦田三沟,开沟泥土要均匀散开,避免损伤麦苗。已开沟的麦田,确保麦田外三沟畅通。

  三是防御冻害,及早补救。这一麦区经常会遭遇倒春寒的威胁,在小麦冻害发生后2—3天调查幼穗受冻程度,对茎蘖受冻死亡率超过10%的麦田及时追肥,幼穗冻死率10%—30%的麦田亩施尿素5公斤,冻死率30%—50%的麦田亩施尿素7.5—10公斤,冻死率50%以上的麦田亩施尿素12—15公斤,争取小分蘖和高位分蘖成穗。

  四是防病治虫,化学除草。重点加强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和锈病等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特别要在抽穗期和开花初期防治好赤霉病。各地要根据杂草种类及时进行化学除草,控制杂草危害。对群体过大、有倒伏风险的麦田,应适时镇压控旺或化控防倒。

  

  主持人:刚刚我们介绍了关于北部冬麦区、黄淮冬麦区还有长江中下游麦区今年应该做好的春管措施,接下来我们继续介绍西北麦区和西南冬麦区。

  这个区的小麦大部分处于拔节后期,小麦苗情和墒情总体较好,但是因为1月下旬至2月上旬气温持续偏低,导致生育进程比常年稍晚。那这样的情况小麦应该如何管理呢?我们请赵老师来介绍一下。

  

  专家:西南冬麦区大部分区域土壤墒情适宜,丘陵稻茬麦渍害明显,条锈病发病略重于去年同期。管理措施以促为主、促控结合。

  一是科学施肥,促苗健壮。对亩产目标400—500公斤的稻茬麦,亩应施纯氮总量9—11公斤。农户已亩底施纯氮6公斤的,拔节期再追施3—5公斤。对播种迟、群体小,或长势弱的丘陵旱地麦,亩施2—3公斤速效氮肥。

  二是看墒补水,清沟除渍。今年冬春持续干旱少雨,需要补充拔节水,保证小花分化发育,注意田间持水时间不宜过长。丘陵地区山高沟深,稻茬麦田依然较湿,应注意清沟除渍。

  三是病虫防治,监测锈病。2月至3月中下旬是防治条锈病中心病团的关键时期,要对中心病团(病株)的点片田块喷药防治,防止病害流行。赤霉病以防为主,抽穗至开花初期重点防治。制定以“一喷多防”为重点的赤霉病防治措施,并将预防赤霉病、条锈病、蚜虫等病虫害药剂混合在一起,适时喷药防治。

  四是预防低温,防范冻害。“倒春寒”活动频繁,对安全孕穗扬花构成威胁的地区,应通过水肥管理措施,增强小麦对低温的抵御能力,减少小花败育,稳定穗粒数。

  

  主持人:说完了西南麦区,下面我们再来说说西北麦区。西北麦区主要指北部冬麦区和黄淮冬麦区的西北边缘地区的旱地小麦区,目前大部分处于越冬期,当前土壤墒情较好,但由于晚播小麦面积大,苗情较弱。其中甘肃省是我国小麦条锈病主要越夏、越冬区,对小麦生产安全影响较大。

  那旱地小麦应该如何管理呢?我们请赵老师来介绍一下。

  

  专家:西北麦区旱地小麦管理技术如下:

  一是耙耱镇压,划锄保墒。对墒情较好的麦田,立春后表层土壤解冻2厘米时,早春顶凌耙耱,去除枯叶,提温保墒,弥合裂缝,促进小麦返青生长。对土壤明暗坷垃多的麦田,春季土壤全部解冻后,要采取镇压措施,消除土壤坷垃,防止土壤空隙大导致跑墒散墒。对群体偏少、个体偏弱的麦田,在早春土壤全部解冻后实行浅锄细锄。对水地麦田,春季浇水后或雨后也要适时划锄,破除板结。

  二是趁雨追肥,促苗转壮。对因抢时播种、底肥不足或未施底肥的旱地麦田,可视苗情、墒情、底肥情况,早春趁雨雪追肥或开沟追肥。对晚播弱苗田和底肥不足麦田,可亩施尿素5—7.5公斤,并配施适量的磷酸二铵。

  三是预防冻害,及时补救。西北春季气温波动大,寒潮天气频发,发生春季冻害的几率较高。对少部分叶片受冻麦田可采取中耕锄划,提高地温,促进发育。对叶片受冻严重,但墒情较好麦田可采取中耕锄划,配合喷施叶面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措施补救。对墒情较差麦田,应采取补水并亩追施尿素5公斤,促进叶片和小分蘖生长,并使小蘖赶大蘖,提高成穗率,增加亩穗数。

  四是防除病虫,化学除草。对未开展秋季化学除草的麦田,在返青期至起身期对麦田进行一次彻底的化学除草,以减少杂草争肥争水争光。做好小麦条锈病、纹枯病、麦蚜、红蜘蛛等病虫害监测和防治工作,及时指导农民科学选药、合理用药、绿色防治。准确监测甘肃南部麦田的条锈病病团,带药侦查,发现一点,控制一片,提高防除效果。

  

  主持人:最后我们再来说说新疆冬春麦区。我们知道新疆既有冬小麦又有春小麦,目前全疆冬小麦还处在越冬期。面对这样的苗情、墒情我们应该如何做好春季管理工作呢?赵老师。

  

  专家:我们应该因苗因墒、因地制宜采取分类管理。

  春季管理的主攻方向是早抓管理、稳壮促弱,分类指导。防灾减灾,预防病虫草害,保丰收。主要春季管理措施有以下几点:

  (一)早抓管理,分类指导。各类麦田均应提早进行耙耱或中耕划锄,提温保墒、促早发。合理肥水运筹,控旺、稳壮、促弱,南疆果麦间作田还应做好化控降高防倒伏。全疆冬小麦一类苗麦田,肥水管理推迟到拔节期。二类苗麦田,根据苗情墒情在起身拔节期肥水管理。三类苗麦田,返青期灌溉施肥,或结合降雨施肥,以促为主。墒情差的麦田,无论苗情如何,均应在返青起身期浇水。

  (二)防灾减灾,确保丰收。1、预防春旱。南疆早动手,密切监测土壤墒情,落实耙耱保墒措施,做好疏渠、引水和提水,根据麦田土壤墒情合理制定灌溉计划,预防春旱。2、防倒春寒。北疆麦区春季晚霜冻害或低温冷害频发,应密切注意天气变化,遇大幅降温,及时浇水,防御冻害。受冻麦田及时补肥浇水,减轻冻害损失。

  (三)防治病虫,化学除草。提早开展病虫调查,对发生趋势和程度,做出及时、准确的预测预报,为春季防治病虫做好准备。根据麦田杂草种类,选择对路除草剂,于起身期前后进行化学除草。要特别高度重视北疆麦区小麦锈病、白粉病、雪腐病和雪霉病,南疆喀什、和田麦区要加强播娘蒿的监测和预报,早防早治。提高防治效果。

  各地进行小麦病虫草害防治时要特别注意安全防护,防止施药人员中毒,确保防治过程中人身安全。

  

  主持人:好的。感谢赵老师的精彩介绍。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节目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