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首页» 新闻动态» 通知公告» 庄巧生小麦奖励基金会公告

庄巧生小麦奖励基金会公告

“庄巧生小麦奖励基金”(简称“基金”)是经庄巧生院士生前同意,中国农业科学院批准,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设立的一项名誉性奖励基金。“基金”的宗旨是面向全国,奖励在小麦育种密切相关领域(包括栽培)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以推动我国小麦种业和生产的持续发展。

2007-2021年的15年间,共有22人荣获庄巧生小麦研究贡献奖,5人荣获庄巧生小麦研究贡献奖青年奖。经过15年的成功发展,2022年“基金”获得了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邵根伙博士的慷慨捐赠。为了进一步发挥“基金”促进我国小麦育种发展的作用并扩大国际影响,2022年10月成立了庄巧生小麦研究基金第二届理事会,并对“基金”章程进行了修改完善。从2022年起,每年奖励3人,其中庄巧生小麦研究贡献奖1人,奖金8万元人民币;庄巧生小麦研究贡献奖青年奖1人,奖金3万元人民币;庄巧生小麦研究贡献奖国际合作奖1人,候选人45岁以上、奖金8万人民币,候选人45岁以下、奖金3万人民币。2022年共收到有效申请12份,根据庄巧生小麦奖励基金会的章程,经委员投票,最终确定了2022年获奖人。

庄巧生小麦研究贡献奖获得者景蕊莲: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在小麦抗旱节水机理、应用技术、种质创制利用方面做出重要贡献。建立的国家标准《小麦抗旱性鉴定评价技术规范》,为小麦种质资源评价和遗传改良提供了规范化标准,被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和育种单位广泛采用;发掘国内外未见报道的较大效应QTL 14个,对抗旱节水相关的农艺、生理和根系性状贡献率大于15%,获得优异等位基因分子标记18个,发表研究论文220多篇。育成的中麦36被选为国家区试对照品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排第一和第二)。

庄巧生小麦研究贡献奖青年奖获得者贾海燕: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在小麦产量和抗赤霉病基因克隆方面做出一定成绩。克隆了开花期相关基因TaOGT、小穗数主效基因TaCol-B5和抗赤霉病基因Fhb1并解析了其调控机制,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和Nature Genetics,获中国和美国授权发明专利各一项。育成的抗赤霉病品系“南淮麦191”已进入江苏省生产试验。获第十二届大北农科技奖一等奖和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皆排名第二),被评为江苏省教育厅“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

国际合作奖获奖者Awais Rasheed:巴基斯坦真纳大学助理教授,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全职工作6年,建立了高通量KASP分子育种平台,为推动中巴合作做出突出贡献。发掘验证90个育种可用KASP标记,占国际同类标记60%,在国内和澳大利亚、美国等15个国家的40多个单位广泛应用;筛选的中国品系ZM578s在巴北部抗锈、早熟,产量高于当地对照品种10%,有望大面积推广应用;在Molecular Plant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作为巴方负责人,2019年获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巴基斯坦科学基金会共同资助,建立了中巴小麦分子育种联合研究团队;2022年获科技部常规科技外援项目“建立中国—巴基斯坦小麦分子育种国际联合实验室”资助。2016年至今是国家外国专家局A类专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外国青年学者研究基金2项。

庄巧生小麦研究贡献奖候选人的基本条件为:在小麦育种密切相关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包括在企业工作的科研人员,重点考虑省地级农业科研和教学单位人员,其研究成果应对全国小麦育种和生产有重要直接应用价值或潜在应用价值(包括栽培),但不包括纯基础研究,也不包括已评为院士或曾获得过国家级或省部级重大个人奖励的人员。候选人还应具备严谨认真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年龄不超过65岁,每年度奖励1人。

庄巧生小麦研究贡献奖青年奖候选人的基本条件为:在小麦育种密切相关领域做出一定贡献的个人,表现出较大发展潜力,重点考虑省地级农业科研和教学单位人员,其研究成果应对全国小麦育种和生产有重要直接应用价值或潜在应用价值(包括栽培),不包括纯基础研究。候选人还应具备严谨认真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年龄不超过45岁,每年度奖励1人。

庄巧生小麦研究奖国际合作奖候选人的基本条件为:在华长期工作或与我国长期合作,进行小麦育种相关研究并取得突出成绩的外籍人员包括海外华人,但不包括纯基础研究,也不包括曾获得过我国类似奖励的国际学者,其研究成果应对我国小麦育种和生产有重要直接应用价值或潜在应用价值。候选人还应具备严谨认真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年龄原则上不超过65岁,每年度奖励1人。



庄巧生小麦奖励基金会

2023年5月8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