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巧生小麦奖励基金会2024年公告
“庄巧生小麦奖励基金”(简称“基金”)是经庄巧生院士生前同意,中国农业科学院批准,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设立的一项名誉性奖励基金。“基金”的宗旨是面向全国,奖励在小麦育种密切相关领域(包括栽培)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以推动我国小麦种业和生产的持续发展。
2007-2023年的17年间,共有24人荣获庄巧生小麦研究贡献奖,7人荣获庄巧生小麦研究贡献奖青年奖,2人获庄巧生小麦研究贡献奖国际合作奖。2022年“基金”获得了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邵根伙博士的慷慨捐赠。从2022年起,每年奖励3人,其中庄巧生小麦研究贡献奖1人,奖金8万元人民币;庄巧生小麦研究贡献奖青年奖1人,奖金3万元人民币;庄巧生小麦研究贡献奖国际合作奖1人,候选人45岁以上、奖金8万人民币,候选人45岁以下、奖金3万人民币。2024年共收到有效申请8份,根据庄巧生小麦奖励基金会的章程,经委员投票,最终确定了2024年获奖人。
庄巧生小麦研究贡献奖共同获得者阎俊、张勇:分别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2003年至今分别代表棉花所和作科所在安阳开展小麦育种,被同行誉为不同单位合作育种的典范。2009年至今先后负责育成国审品种9个、省审品种5个,其中中麦895和中麦578等累计推广9055万亩,为黄淮地区小麦育种和生产做出重大贡献。合作育成的中麦895,年最大面积1062万亩;合作育成的中麦578是我国第一个同时通过黄淮北片、南片和新疆审定的优质强筋品种,2023年推广面积942万亩、居全国第4位。中麦895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二人皆入选CIMMYT杰出校友,张勇研究员还获政府特殊津贴。
庄巧生小麦研究贡献奖青年奖获得者柳娜: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研究员,先后参加和主持育成小麦新品种6个,其中陇春41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陇春30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完成人)。入选甘肃省领军人才,被农业部农村部授予“神农青年英才”称号。
庄巧生小麦研究贡献奖国际合作奖空缺。
庄巧生小麦研究贡献奖候选人的基本条件为:在小麦育种密切相关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包括在企业工作的科研人员,重点考虑省地级农业科研和教学单位人员,其研究成果应对全国小麦育种和生产有重要直接应用价值或潜在应用价值(包括栽培),但不包括纯基础研究,也不包括已评为院士或曾获得过国家级或省部级重大个人奖励的人员。候选人还应具备严谨认真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年龄不超过65岁,每年度奖励1人。
庄巧生小麦研究贡献奖青年奖候选人的基本条件为:在小麦育种密切相关领域做出一定贡献的个人,表现出较大发展潜力,重点考虑省地级农业科研和教学单位人员,其研究成果应对全国小麦育种和生产有重要直接应用价值或潜在应用价值(包括栽培),不包括纯基础研究。候选人还应具备严谨认真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年龄不超过45岁,每年度奖励1人。
庄巧生小麦研究奖国际合作奖候选人的基本条件为:在华长期工作或与我国长期合作,进行小麦育种相关研究并取得突出成绩的外籍人员包括海外华人,但不包括纯基础研究,也不包括曾获得过我国类似奖励的国际学者,其研究成果应对我国小麦育种和生产有重要直接应用价值或潜在应用价值。候选人还应具备严谨认真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年龄原则上不超过65岁,每年度奖励1人。
庄巧生小麦奖励基金会
2025年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