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科所举办杂粮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
1月18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与晋绥杂粮研究院共同举办的杂粮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京召开。会议全面总结三年来作科所科技支撑杂粮产业工作成果,谋划探索未来杂粮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助力革命老区兴县振兴。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现武,作科所所长周文彬,山西省吕梁市副市长庞明明,山西省吕梁市政协副主席、兴县县委书记乔云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发展改革委农经司、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段晓飞,山西省吕梁市原农委主任、晋绥杂粮研究院顾问高堂,院成果转化局局长彭文君,作科所副所长王文生,郑果所副所长、中原中心主任顿宝庆等领导出席会议并为乡村振兴、杂粮产业发展给予点评指导。会议由作科所党委书记刘录祥主持。
刘现武强调,一是要充分依托现有资源与技术不断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始创新成果。二是要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人才链,做好有组织的体系化科研支撑,以实际行动助力实现全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三是要坚持量质并重,切实发挥杂粮的营养健康功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食物消费和营养健康需求。四是要通过院地合作强化科企科产融合,打造“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品牌矩阵,推动形成以杂粮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实现品牌化发展。五是要进一步优化科技支撑和创新服务模式,坚决做到区域科技发展需求在哪里,农科院专家团队就在哪里,打造乡村振兴的农科样板。
周文彬指出,在服务乡村振兴战场中,作科所用科技提质量、强龙头、补链条、树品牌,努力推动兴县杂粮全产业链贯通升级,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作科所将继续高度重视合作,加速推进“政府主导+科技支撑+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杂粮产业发展模式,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保障下,依靠科技创新与人才支撑,推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促进杂粮产业多元化发展,擦亮“兴县杂粮 中国好粮”的金字招牌,助力兴县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刘录祥指出,杂粮属于西北旱作地区的主粮,在营养物质和功能效用上与主粮互补性,满足了居民对食物品种丰富多样、品质营养健康的消费需求。作科所有6个创新研究组从事杂粮创新研究,近3年与兴县“科技包县”合作,在新品种研发、良种鉴定筛选、配套栽培技术集成、产业化开发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次杂粮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旨在总结兴县杂粮项目的工作成果,谋划未来发展路径,通过“科技包县”的形式从引、育、繁、推、加、销等方面全面深化与兴县的合作,把脉助力革命老区兴县振兴发展,共同努力为实现杂粮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兴县乡村全面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乔云高度肯定了作科所在兴县杂粮产业科技支撑发挥的重要作用,他表示,通过与作科所深入合作,杂粮产业已成为兴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重要载体和引擎。他希望,作科所继续发挥资源、技术、人才等方面优势,在杂粮种业培育、标准化生产、深加工、杂粮食品研发和农林文旅康多元融合发展等方面,与兴县开展更深层次、更广领域的合作。兴县将全力支持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在兴县开展工作,积极创造条件,搞好服务保障,实现互利共赢。
本次大会邀请了全国知名行业专家进行专题报告和交流,围绕乡村产业发展、粮食品牌建设、杂粮作物产业与种业、杂粮制品加工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会人员一致认为,随着国民健康观念加深与消费升级,杂粮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应围绕大食物观、大健康观,结合人口结构变化、饮食市场需求等,加强种质创新,提升差异化竞争力,加快产业化发展。
会上,作科所副所长王文生和兴县副县长贺建强分别代表双方签署了科技包县全面支撑兴县产业振兴合作协议,相关杂粮种业、杂粮销购产业合作完成签约,谷子、荞麦、食用豆、高粱四个兴县专家博士工作站同步揭牌。
中国农业科学院相关专家,相关省、市、县代表,兴县相关单位负责人,相关企业代表70余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