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首页» 新闻动态» 所内动态» 高蛋白玉米“中单126”机收测产观摩会成功举办

高蛋白玉米“中单126”机收测产观摩会成功举办

10月1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组织召开高蛋白玉米“中单126”全产业链协同暨机收测产现场观摩会。作科所副所长王文生,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马晓飞、哈尔滨市松北区副区长刘惟乔、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朱龙付,以及测产专家组成员等领导专家出席活动。

与会专家实地观摩了位于哈尔滨松北区的“中单126”千亩示范田,详细考察了该品种的田间长势、抗逆性及籽粒机械化收获情况,并现场见证了机收测产全过程。随后,玉米领域相关专家与企业代表围绕高蛋白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品种选育与特性、全产业链协同模式方面作专题报告并宣布测产结果。经专家组现场实测,高蛋白玉米“中单126”干粮实收亩产达859.5公斤,田间表现出抗性优异,株型清秀,耐密性强等特点,具备亩产吨粮田的高产潜力,推广价值显著。

黑龙江-2.jpg

王文生指出,玉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关乎国计民生。培育推广高产高蛋白玉米品种,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一是要持续加强高蛋白玉米等突破性品种的选育与关键技术攻关,筑牢产业科技根基。二是要积极推动科企深度融合,依托全产业链协同模式,构建从品种选育、种子扩繁、示范种植到饲料化应用与市场推广的完整链条。三是要打通从品种到市场的“最后一公里”,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从原料到产品再到品牌的产业升级,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贡献科技力量。

据悉“中单126”是作科所自主选育的玉米新品种,于2018年通过黑龙江省审定(审定编号:黑审玉2018003),2021年完成吉林、山西、内蒙引种试验。该品种株型清秀,耐密性强,籽粒粗蛋白含量稳定在12%左右,比对照品种高约3个百分点,粗淀粉含量72%,容重达795克/升。田间表现抗病害能力突出,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较对照品种分别增产8.9%和13.8%。初步喂养试验表明,以“中单126”籽粒制作的饲料原料,可降低饲料成本,经济效益显著。

黑龙江省涉农院校、种业企业、养殖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代表等100余人参加活动。

黑龙江.jp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