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全国野生稻大会在广州召开
5月9日-11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共同主办的第五届全国野生稻大会在广州召开。此次大会旨在为全国野生稻科技工作者把握研究方向、展示最新成果、探讨关键问题提供交流平台。中国农科院副院长曹永生,刘旭院士、万建民院士、刘耀光院士、谢华安院士,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处长黄宏坤、中国农科院科技局局长李新海、广东省农科院党委副书记吴亚玲、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二级巡视员安建光、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何国威等领导专家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作科所所长周文彬主持。
曹永生在致辞中指出,野生稻是水稻育种和研究的重要基因源,野生稻科技工作者要以此次大会为契机积极研讨野生稻保护与利用这一重大课题,切实推进野生稻种质资源高数量收集、高质量保护、高精准鉴定、高水平研究、高效率发掘、高效益利用,为我国野生稻事业的发展共谋大计。
刘旭院士强调,野生稻是我国重要的种质资源,种质资源工作者要在保护好这份珍贵资源的同时,科学系统地对野生稻资源进行精准鉴定和深入评价;要与从事基础研究、品种改良等领域的水稻专家开展深度合作,充分发挥野生稻种质资源在育种和生产中的作用,服务于种业振兴和稳产保供等国家重大战略。
万建民院士指出,距第一届野生稻大会召开已有二十余年,我国野生稻研究队伍不断壮大,成果不断涌现。青年野生稻工作者要不断开阔思维眼界,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大数据信息技术等深入研究野生稻工作,持续拓展野生稻的研究领域、广度与深度,为水稻的遗传育种作出更大贡献。
会议期间,万建民院士、谢华安院士、刘耀光院士分别就水稻杂种不育的遗传学研究、种业创新与粮食安全、野败型恢复基因等做主旨演讲。45位专家围绕野生稻种质资源的分类与保护、稻种资源鉴定评价、创新利用,以及基因组学与分子生物学最新进展等进行学术交流和研讨。会后,与会人员参观了广州国家野生稻种质资源圃。来自全国野生稻研究、保护和利用的70多家单位380余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