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首页» 新闻动态» 所内动态» “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技术”在黄淮海主产区加快推广应用

“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技术”在黄淮海主产区加快推广应用

9月13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黄淮海夏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现场观摩交流会在河南省漯河市举办。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科院院长吴孔明,副院长孙坦,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吕修涛,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孙巍峰、副厅长马万里,河南省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惠民等领导出席活动。

参会人员观摩了位于舞阳县的试验示范田,听取了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情况介绍。在舞阳县姜店乡,1000亩连片玉米地的长势格外喜人,当地合作社采用了作科所李少昆团队创建的的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技术,该地块玉米亩穗数高达5300-5600穗,比周边农户常规管理亩均4300穗增密1000穗以上,预测较周边常规种植农户每亩增产100-200公斤。

吴孔明高度肯定了该技术在黄淮海地区的推广应用成效,他指出,该技术增密、滴灌和精准调控的优势破解了制约单产提升的瓶颈,技术成熟度高、落地应用效果好,实现了大幅增产,水肥高效,用工节省;河南省是我国玉米生产的重要省份,提高玉米单产对粮食产能提升意义重大。他要求,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就是要面向农业主战场,破解产业发展中的“卡脖子”问题,推进先进科技成果的落地应用。科研团队要加快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充分展示示范试验成效,带动实现玉米大范围大幅度均衡增产、促进水肥高效利用,进一步增强玉米生产能力,服务农业增产增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吕修涛认为,实行新一轮的粮食千亿斤产能提升行动,重点在玉米,潜力在玉米,主要也是依靠玉米;今年是以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为抓手,持续推进玉米单产水平的提升的第一年,在漯河示范效果显著,主要表现在行政推动好、专家指导好、技术到位好。他指出,一要在玉米种植密度上下功夫,持续提高我国玉米的种植密度;二要在配套基建上下功夫,为更大范围推广提供好农机配套;三要在试验示范上下功夫,通过建立高标准的专家指导田,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

观摩会期间,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农科院中原研究中心三方签订了《河南省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推广合作协议》。该协议的签订旨在助推该技术在河南全省范围的推广应用,为河南粮食产能提升保驾护航,更为该技术在黄淮海地区的大范围推广提供示范和样板,预期将为黄淮海夏玉米单产提升注入新的动力。

据了解,2023年以来,作为玉米单产提升工程的核心技术,该种植技术在河南省16个县进行整建制推广,推动玉米种植密度由当前亩均 4200 株提升至5000-6000 株,同时缓解黄淮海夏玉米生产季内频发的阶段性干旱、高温、涝渍等胁迫危害。该技术的推广应用表现出抗逆减灾和增产增效的突出效果,其中在漯河市已推广应用20多万亩,凝练形成了黄淮海夏玉米单产提升“漯河模式”,为实现玉米大面积均衡增产、抗逆稳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河南省人民政府、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有关领导,中国农科院办公室、科技局、成果转化局、重大任务局、作科所、中原中心负责同志以及漯河市主管单位相关领导、特邀专家、种植大户代表等100余人参加活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