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首页» 新闻动态» 所内动态» 千名学者齐聚中国工程科技论坛 探讨生物育种与种业安全

千名学者齐聚中国工程科技论坛 探讨生物育种与种业安全

12月12日,由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中国作物学会、中国作物学会分子育种专业委员会联合承办的“第366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在作科所以线上线下结合形式召开。

中国农科院党组书记张合成、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邓秀新院士、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周云龙出席论坛并致辞,种康、邓兴旺、张新友、胡培松、许为钢、钱前等院士,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二级巡视员谢焱,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南京农业大学校长陈发棣,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院长黄三文,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李新海研究员,作科所党委书记刘录祥、副所长马有志和邱丽娟研究员等领导专家,以及来自全国302家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的专家学者,近千人参加了论坛。论坛由大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主持。

邓秀新强调,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要始终绷紧种源安全和粮食安全这根弦。

周云龙指出,各级农业部门、科技部门,要组织全国农业产业界、科技界的力量,努力构建产学研政企协同工作的体制机制,立足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生物育种重大专项实施,要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进科研院所、企业科研力量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打造国家农业战略科技力量。

张合成指出,此次论坛是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的实际举措,必将为加快推动种业科技自立自强明方向、聚力量、增信心。他表示,中国农科院正在实施强种科技行动,从近段时间的实践来看,开辟种业创新新领域、新赛道,塑造产业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有四个方面的问题还需要重视。一是重视种业基础研究。内外共同发力,推进我国农业基础前沿交叉领域研究主动融入国际科技竞争中。二是支持种质资源研究。促进资源保护和鉴定应用有效衔接,夯实种业振兴的资源基础。三是实施生物育种赶超行动。构建全链条创新模式,加快新品种迭代升级,夯实产业化基础。四是促进提升企业研发能力。深化企业出题判卷、研究所答题服务机制,力争吸引100家顶级企业将研发机构设在中国农科院,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论坛期间,14位领导和专家围绕小麦、水稻、玉米、大豆、花生、马铃薯、牧草和园艺作物的生物育种研究进展,紧扣“生物育种与种业安全”核心主题,针对国际种业科技发展趋势以及我国种业科技现状、生物育种重点发展方向及政策建议进行了深层次探讨。

此次论坛对把握生物育种国际发展趋势,明确我国未来发展方向,保障种源安全,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提供了重要指导思路。该论坛的举办是落实党的二十大,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的实际举措,必将为加快推动种业科技自立力强明方向、聚力量、增信心,将进一步助力推进我国生物育种战略实施,提升国家农业竞争力,保障国家种业安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