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首页» 新闻动态» 所内动态» 作科所召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要粮食作物种质资源精准鉴定与创新利用”项目2018年度会议

作科所召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要粮食作物种质资源精准鉴定与创新利用”项目2018年度会议

  2019年1月10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要粮食作物种质资源精准鉴定与创新利用”项目2018年度会议在湖北大厦隆重举行。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葛毅强处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刘旭院士、山东农科院赵振东院士、作科所所长刘春明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了会议。

  刘春明所长在致辞中指出,主粮作物种质资源研究对于国家农作物育种及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关乎国家的粮食安全。随着作物表型鉴定的精准化和全基因组水平基因型鉴定的高通量化,作物种质资源表型与基因型的关联分析与基因深度发掘利用,将提升到新的水平和高度。他要求项目、课题及相关团队认真落实各项任务,认真完成好对8000份主粮作物种质资源的表型、基因型精准鉴定,筛选一批优异资源、创制一批育种关键材料提供育种利用,为提升我们国家水稻、小麦、玉米的育种水平做出应有的贡献。

  刘旭院士在讲话中指出,作物种质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具有公益性、基础性、长期性等显著特点,对种质资源的重要性状进行精准鉴定可以为发掘优异种质和优良等位基因奠定基础。通过“主要粮食作物种质资源精准鉴定与创新利用”项目的开展,在我国建立起主粮作物表型和基因型鉴定平台,做到资源与信息共享,促进我国育种产业的发展。

  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葛毅强处长通报了2018年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进行中期检查的情况。并就重大成果凝练、一体化实施机制、经费与研究进度的匹配、综合绩效评价以及管理改革和新政策落实,以及如何为下一轮项目做准备等问题提供了指导和建议。

  会议中,李立会研究员做了关于“作物种质资源精准鉴定”的报告,对种质资源精准鉴定项目的立项背景、作物种质资源精准鉴定的科学意义、研究思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和解读。他指出,精准鉴定就是“精”挑细选在产量、品质、抗病虫、抗逆、高效等方面至少具有1个突出优异性状的种质资源,以骨干亲本和主栽品种为对照,建立大群体、多个生态区种植,综合集成表型与基因型鉴定技术,系统鉴定相关表型与基因型,揭示遗传构成与综合性状间的协调表达,并依据育种与生产需求,“准”确评判各材料的可利用性以及如何有效利用,促使种质资源丰富但育种亲本贫乏的问题和矛盾得以解决。会议还就育种专项一体化实施政策进行了专题解读,并汇报了项目研究进展,与会专家会优异种质资源的利用、评价,如何更有效的服务育种方面给出了具体建议。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朱祯研究员、河南农业大学汤继华教授、扬州大学刘巧泉教授,资源中心主任李立会、副主任黎裕以及项目的课题负责人、子课题负责人、研究骨干等约150人参加了会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