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科所科普基地首次对公众开放
2018年9月15日,在全国科普活动启动之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科普基地首次对公众开放。丰富多彩的内容吸引了众多求知若渴的幼儿园小朋友、中小学生、北京市民、甚至外国友人。此次科普活动为期一周,采取提前预约、按批次接待。前两天的参观人数就达到1000余人。
据作科所所长刘春明介绍,试验基地是作物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在解决作物科学关键问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位于北三环的这块试验地在过去60多年里为几代作科所专家的科学研究工作提供了核心支撑。此次活动既是为了响应全国科普日的号召,向社会公众无偿传递作物科技知识,也是拓展基地功能的一次尝试,让公众了解和理解农业科研工作。
新开辟的科普基地是作科所院部试验基地的一部分,占地3.6亩,设88个小区,展示的作物包括玉米、水稻、小黑麦、豆类、谷子、高粱、黍稷、籽粒苋等14种作物、78个品种。其中,作科所科学家选育而成的“中单909”玉米、“中黄13”大豆、“京粳2号”水稻和“中谷2号”谷子等优良品种,以及我国传统地方品种和优异资源都尽在其中。另外,还有小麦立体匀播技术、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化学调控玉米降秆增产技术展示。这些作物新品种和栽培新技术都是作科所科研成果的一部分。在过去的60多年里,作科所的科研人员通过在实验室和试验田的创新研究和不懈努力,为我国培育了大量优质高产的农作物新品种,创新研究了多项优质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培育了大批优秀的农业科学家,为我国现代农业科学研究和农业生产,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