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首页» 新闻动态» 热点新闻» 《北方春玉米田间种植挂图与手册》获“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银奖

《北方春玉米田间种植挂图与手册》获“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银奖

     10月26日,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在京举行了第三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颁奖仪式。由作物科学全国首席科普专家团队、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李少昆研究员牵头创作的“北方春玉米田间种植挂图与手册(第二版)”获得第三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银奖。“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为中国科普创作领域的最高奖项,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设立,每两年评选一次,用于表彰奖励优秀科普作品的作者和出版制作机构。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作物,进入21世纪以来,种植区域与面积快速扩大、产业化进程加快,玉米的生产方式、种植技术正由传统向现代转变,并面临着全球气候变化、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多重挑战,迫切需要玉米生产新理念、新理论与新技术的创新与普及。为满足玉米产业化快速发展和种植者对科技的需求,创作团队基于长期在全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工作中的调研、技术推广、科技服务与培训等工作积累,组织玉米生产相关领域不同学科、不同产区的500余位一线专家联合创作,历史10年,创作出版了玉米田间种植手册与挂图系列科普读物,包括分区域种植手册6册和系列技术挂图30张。这次获奖的作品《北方春玉米田间种植挂图和手册》为系列读物中的北方春玉米部分。

    玉米种植技术手册与挂图系列科普读物,是按我国玉米优势产业区划,立足各玉米产区自然生态特点分区域、分册编写,地域针对性强。创作前期进行了大量的需求调研工作,根据需求组织内容,技术针对性强。采用图书、挂图、明白纸等多种形式,满足种植户、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职业农民培训等差异化需求,受众针对性强。玉米科研、技术推广和科普创作有机结合,组织玉米生产相关领域不同学科、不同产区的众多专家联合创作,准确把握了玉米产业发展方向和区域玉米生产特点,保证了作品的科学性和技术的准确性。此外,创作过程中还充分考虑玉米种植户、基层农技人员的阅读习惯、理解能力和思维方式,在内容上,从玉米生产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逆境与灾害、病虫草害、生长异常问题与现象出发;编排上,创新编写体历,按玉米生产管理流程和环节,分模块编制并有机整合,将技术要点和阅读习惯结合;采用图文对照方式,精选了3266张图片再现生产情景,强化了识别、诊断与管理决策,易学易用、实用性强。

    该系列科普读物创作过程中充分征求种植户和基层农技人员意见,出版前请读者先看,把对读者是否有用作为作品的评价标准。出版后努力探索农业科普传播渠道,发挥政府公益性项目推动作用,以作品的影响力吸引中化化肥、北京金色农华种业、中种国际等有关涉农企业以本作品为载体履行社会责任,充分利用图书发行网络,使作品进农家、进田间、进学校,起到了很好的普及效果,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显著。截至2014年10月,玉米种植技术手册和挂图已分别再版1次,手册重印11次,合计出版52万册;挂图重印8次,合计157.4万张,推广应用至我国所有玉米产区。此外,云南农科院还将《西南玉米田间种植手册》翻译为英文出版,作为面向东南亚和非洲的农业交流和培训用书;《北方春玉米田间种植手册与挂图》被翻译为蒙文,《西北灌溉玉米田间种植手册及挂图》分别被翻译为维吾尔文和哈萨克文,在少数民族地区宣传和普及现代玉米生产技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