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首页» 新闻动态» 热点新闻» “作物高产高效及分子育种”中国博士后(农业)学术分论坛在作科所举办

“作物高产高效及分子育种”中国博士后(农业)学术分论坛在作科所举办

    为加强我国农业科研领域博士后学术交流,进一步提高博士后培养质量,由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和我院共同主办,院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作物科学研究所共同承办的中国博士后“农业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作物高产高效及分子育种”分论坛于10月24日下午,在重大工程楼二楼报告厅召开。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科所、生物所、蔬菜所、果树所、麻类所、中国农业大学、中科院遗传所、北京农林科学院的博士后、研究生及青年科研人员共计130余人参加了论坛。论坛由作科所副所长王述民和人事处处长杨建仓主持。

    开幕式上,李巨光代表院博管会在致辞中对作科所的博士后管理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对作科所承办分论坛表示感谢。并希望加大博士后招收力度,提高博士后科研能力和水平。

    张保明向参加本次论坛的博士后、研究生及科研人员介绍了作科所的科研现状和取得的成就,并肯定了博士后工作。作科所博士后流动站建立20多年,培养了150多位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我所近5年也引进30多位博士后人员,他们在推动科技创新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成为我所科研工作的主要有生力量。近几年,院党组对我院的博士后工作非常重视,博士后的住宿条件、生活待遇得到不断改善,就业状况也越来越好。举办博士后学术论坛的主旨是为广大博士后、师生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提供高起点、多范围的交流平台,拓展研究生视野,促进优秀科研成果的交流,促使研究生思想火花的碰撞,不断激起创造灵感,激发钻研激情,从而取得更大科研成绩。张书记指出这次论坛对于研究农作物的高产、优质及高效育种,推进博士后的科研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喻树迅院士作了题为“快乐植棉”的主题报告。从科研理念、平台和目标等角度介绍了棉花科研人才培养和吸收的目标与要求,以转基因抗虫棉培育研究、棉花纤维发育研究、生化标记辅助育种体系等研究为实例,对与国内外大学、科研机构、政府、公司的上、中、下游协同创新机制进行了交流;赵明教授通过对中外粮食生产的现状及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行比较,提出多目标协同是作物生产多重挑战的必然选择,并讲述了技术集成创新的多效性的多个实例,实现高产、高效、节水、低排放等生态综合目标提高;邱丽娟研究员从我国大豆种质资源的流失到分子辅助育种标记的挖掘等方面做了精彩的报告,她认为标记就是创新,分析标记的开发和利用,功能性分析标记的发展非常重要,并指出如何利用丰富的资源挖掘新的标记并利用这些标记进行分子辅助育种。她希望大家要保持良好的科研态度,快乐做科研;李立会研究员从小麦种质资源、远缘杂交的领域为大家做了精彩的报告,就小麦的进化、种质资源创新等工作进行了交流。

    优秀博士后代表孟颖颖博士、耿帅锋博士为大家分享了他们的科研经历,并从植物光吸收对植物生长发育等调节机理以及小分子参与小麦白粉病抗性的分子机制研究方面做了详细的报告。

     

    报告会上,各位专家、优秀博士后与各单位的博士后、研究生及科研人员进行了充分交流,各位专家的悉心解答了有关远缘杂交、作物进化分类以及转基因等多方面的问题,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这次论坛帮助大家拓宽了视野、明晰了思路、坚定了信心,对促进青年人才更好地从事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