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首页» 新闻动态» 热点新闻» 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2016年度工作会议在重庆召开

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2016年度工作会议在重庆召开

    20161027-29日,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下称“平台”)在重庆召开2016年度工作会议,总结“十二五”以来平台运行服务成效,部署“十三五”平台重点工作。科技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业务一处处长卢凡出席会议并作报告,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刘旭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孙好勤和西南大学副校长周常勇等领导出席会议。会议由平台负责人、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所长曹永生主持。

    孙好勤在致辞中指出,农作物种质资源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其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人类健康、农民增收及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替代,对于推进我国作物科技原始创新、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增强我国农业科技竞争力的意义重大。平台转入运行阶段以后,坚持“以用为主,重在服务”的原则,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完善管理制度,强化协作共享,改进技术手段,提升服务水平,运行服务成效显著。关于下一步工作,他要求:一是要继续加强团结协作,强化队伍建设。二是要进一步聚焦发展重点,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三是在不断扩大资源收集、保存、评价的基础上,深入开展表型和基因型精准鉴定,持续推进共享共用。四是加快推动平台服务向“标准化、数字化、网络化、精准化、产品化”方向发展。努力实现平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为新时期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做出新的和更大的贡献。

    刘旭在讲话中强调,农作物种质资源工作是一项战略性、公益性工作,农作物种质资源的调查与收集、保存与评价,整合与共享三方面密不可分。平台成立12年来,在科技部、财政部、农业部的大力支持下,历经平台建设期、“定评补”和运行服务期,在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整合、共享和服务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和显著的成效。他对平台“十三五”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持续开展资源的标准化整理和数字化表达。数据要精准化,要以信息化为引领,构建农作物种质资源大数据,破除数据孤岛现象,实现数据互相关联;二是转变服务方式,深入开展主动性共享。要创新共享方法和服务模式,要变被动“开店式”的共享为主动上门的共享,通过积极主动的资源推送和展示,引领和支撑产业的发展,推动创新创业;三是拓展服务对象,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既要服务政府、科学家,也要服务于创业者、生产者,既要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也要开展跨平台的服务。

    卢凡就“十三五”期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加强科研条件和平台建设的思路与设想作报告,详细介绍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现状和工作进展,深入分析平台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与新要求。他强调,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下一步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发70号文件,推进科研设施与仪器共享;加强科技条件资源建设,夯实科技创新的物质基础;强化科技条件资源共享服务,支撑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地方科技条件平台工作,支撑区域发展和创新创业。

    曹永生代表平台汇报平台运行服务总体情况,并布置“十三五”重点工作任务,水稻种质资源等11个子平台汇报各自运行服务情况,平台管理办公室主任方沩作平台运行服务管理报告,与会代表就平台运行服务和下一步发展进行深入交流和研讨。

    image003.jpg

    会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主办,西南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承办,来自全国的各子平台负责人、服务负责人和专家等200余人参加了会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