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科所领导和专家参加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部署会
近日,由农业部种子管理局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承办的“2017年四大作物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部署会”在北京召开。农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余欣荣,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陈萌山、农业部科教司司长廖西元、科技部农村司副司长蒋丹平、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中国工程院院士盖钧镒、戴景瑞、万建民、赵振东等出席会议,会议由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张延秋局长主持。来自全国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四大作物的多家联合攻关单位近200余名代表参会,所长刘春明、党委书记孙好勤、副所长李新海和小麦、玉米、大豆良种攻关秘书长肖世和、王天宇、韩天富等专家参加了会议。
会议深入贯彻落实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良种科研攻关力度的要求,总结交流2016年良种联合攻关进展成效,部署2017年和中长期的工作重点和任务。会议先后听取了水稻攻关首席万建民院士、大豆攻关主任盖钧镒院士、小麦攻关顾问赵振东院士,以及来自企业的专题报告。
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在会上强调,开展良种联合攻关,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要求,是抢占国际种业科技制高点的迫切要求,是加快提升民族种业国际竞争力的现实要求,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良种联合攻关工作摆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局中来谋划,加快推动种业由产量数量型向绿色效益型转变、由资源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会议指出,2014年以来,农业部与科技部组织开展了玉米、大豆、水稻、小麦四大作物良种联合攻关,取得了明显成效。初步构建了品种定向改良、分子检测平台,发掘出优异资源1000多份,培育出一批填补国内空白的机收籽粒玉米新品种、亩产超400公斤的高产大豆新品种。探索建立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攻关专家委员会为指导、联合体为依托,产学研政结合,适合中国国情的联合育种新模式。形成了以产业牵引机制、成果转化机制、多元投入机制、利益共享机制为核心的种业科研新机制。
会议强调,当前世界正在孕育新一轮种业科技革命,中国种业要紧紧抓住这一新的机遇,充分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整合各方力量,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绿色发展为引导,开展良种联合攻关,走中国特色种业创新发展之路,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快出品种、出好品种,加快提升我国种业国际竞争力。
会议指出,今年是深化良种联合攻关极为重要的一年,必须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工作主线,科学确定攻关思路和实施方案,务求在新起点上再获新突破。进一步明确中长期思路与目标,构建上中下游紧密衔接,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中国特色种业育种创新体系,创新育种理论和技术,在现有品种水平基础上,培育一批节水5%、节肥10%、节药15%以上的“绿色”新品种和优质专用、适宜机械化的突破性新品种,快速提升种业核心竞争力。加快育种理论突破与技术创新,力争在基因组学、表型组学、生物信息学等育种理论上取得重大进展;加快基因组编辑等现代生物技术创新。深化联合攻关体制与机制创新,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突破种业科技创新链上的体制障碍;建立健全联合攻关信息与资源共享机制、种质资源确权与保护机制、科研成果有条件共享与收益按比例分享机制等。
会议还按作物进行了专题汇报和分组讨论,肖世和研究员、王天宇研究员、韩天富研究员分别做了专题汇报,刘春明所长代表我所发言,就建设国家农作物表型设施鉴定平台和影响未来农业发展的革命性技术等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