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首页» 新闻动态» 热点新闻» 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专项工作会议在武汉顺利召开

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专项工作会议在武汉顺利召开

        2014年3月12 -15日,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专项2014年度工作会议在武汉召开。会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承办,中国农学会遗传资源分会协办,旨在总结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专项2013年工作进展和部署2014年重点任务,更好地促进与落实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专项工作。农业部种子局马淑萍副局长和杨洋女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旭院士、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李云伏院长、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王汉中所长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万建民所长等有关领导和专家180余人出席会议。大会开幕式由项目牵头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王述民副所长主持。

        会议期间,马淑萍副局长、刘旭副院长和万建民所长等领导作了重要讲话。马淑萍副局长指出,国务院办公厅多次颁发中央文件,对种质保护、资源评价和种质创新等提出要求,充分体现国家对种质资源工作的重视,今后种质资源工作要进一步做好发展规划,继续加强种质资源基础性工作和深度鉴定评价,为我国现代种业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刘旭副院长指出,作物种质资源对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粮食安全、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在保护好这些战略资源的基础上,结合育种和种业的需求,加大种质资源深度鉴定工作,评价和挖掘出育种急需的、实用的、好用的种质资源,为育种和现代农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万建民所长强调,在农业部种子局和中国农科院的领导下,种质资源工作者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开展好资源的保护、研究与利用工作,要进一步加强种质资源人才队伍建设,有效调动广大种质资源工作者的积极性,使资源与育种工作相结合,推动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专项发展取得更大成效。

        王述民副所长在报告中指出,2013年的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取得了显着成绩:专项参加单位在确保43万余份库圃作物种质资源长久安全保存的基础上,新收集引进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料、糖类、茶叶、烟草、蔬菜和果树等181种作物8826余份。编目繁殖入长期库保存33种作物11030份,入国家种质圃长期保存84种作物1324份。至2013年12月,我国作物种质资源长期保存总量达到443955份,保存总量居世界第二位,其中国家种质库长期保存384557份,43个国家种质圃保存59398份。完成140种作物16816份农艺性状鉴定,其中对21种3975份种质资源进行了抗病虫、抗逆和品质性状的精细特性鉴定,评价筛选出652份特性突出、有育种价值的种质资源。专项参加单位通过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如上网公布优异种质目录、田间展示等,加大了种质资源分发利用,分发的种质资源数量和质量均大幅度提高,年供种能力比项目执行初期提高了3倍多。同时库圃保存资源支持或服务于各类科技计划项目(课题)592个,并服务于国家(省)各产业技术体系。支撑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支撑省部级奖23项,发表重要论文261篇,出版重要著作27部。育种家和基础研究人员利用这些种质不仅培育了84个作物新品种,而且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获得重要成果,产生了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但应看到,作物种质资源工作任重而道远,国外许多优异种质资源尚未引进,国内边远地区的地方品种和野生资源急待考察收集,以及近年来散落全国各地基层单位的一些种质资源,急需进行基本农艺性状鉴定、编目和繁种入库圃保存等,以及系统的深度鉴定。为此,2014年的工作要围绕以上问题,加大项目执行力度,为育种家提供更多更好的作物种质资源,以实现对育种和现代种业的有效支撑。

        会议还邀请王汉中、李立会、黎裕、贾继增、邱丽娟、魏兴华、王富有等专家做了专题报告,并对专项工作执行中的管理和技术规范化等问题进行专题研讨。会议代表实地考察了油料作物中期库和野生花生、沙梨、水生蔬菜、猕猴桃等资源圃,深入交流和研讨了种质资源研究工作与库圃管理经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