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首页» 新闻动态» 热点新闻» 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通过专家评议

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通过专家评议

        2009年4月24日,受科技部、财政部委托,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组织专家组对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开放共享等情况进行评议。专家组由以赵达生研究员为组长,方智远院士、铁付德研究员、卢琦研究员、陶天申研究员、刘杏忠研究员、王象坤教授、徐玖瑾研究员、梅方权研究员为评议专家组成。会议由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张渝英副主任主持,科技部农村司许增泰副处长、农业部科教司杨礼胜处长、中国农科院科技局王晓举副局长在会上讲话,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万建民所长代表平台依托单位致欢迎词。

        专家组听取了曹永生研究员所作的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开放共享工作汇报,现场察看了国家种质库、国家蔬菜中期库、国家种质信息中心等实物资源、信息资源和软硬件设施,观看了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网络功能演示,通过电话和网络抽查了平台服务效果,查阅和审核了平台开放共享工作总结报告以及相关资料。专家组对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建设给予高度评价:

        1、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完成了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整合与规范建设。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由1个国家种质库、1个青海国家复份库、10个国家中期库、23个省级中期库和39个国家种质圃等74个库圃组成,已整合200种作物39万份种质资源,种质信息200GB,通过中国作物种质信息网向用户提供农作物种质资源信息和实物共享服务。研制了110种农作物描述规范、数据规范和数据质量控制规范336个,实现了农作物种质资源科学分类、统一编目、统一描述的技术规范建设和全程质量控制,建立了农作物种质资源持续保存的制度,构建了科学合理的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体系。拥有完整的种质资源中长期保存设施、良好的网络通讯条件和足量的种质实物,具备了开放共享的良好条件。

        2、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建立了成套的管理系统与共享机制。建立了由管理委员会决策、专家委员会咨询、用户委员会监督以及平台主任负责的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组织管理机构,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和共享制度,建立了专门从事平台资源管理和运行服务的人才队伍。建成了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群,资源信息已按要求全部汇交到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门户,研制了中国作物种质信息网和网上种质获取“一站式”服务系统,用户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所需的信息和实物。

        3、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取得了显著的服务效益。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具有长期性、基础性、公益性等特点,对于保障国家食物安全、生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平台跨行业、跨地区、跨部门服务,用户群大、用户数量多,为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和50多个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提供了信息、资源和技术支撑。2004-2008年,向全国1021个单位提供了15.3万份次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在提供的种质中,有450份种质在育种和生产中得到有效利用,直接应用于生产265个,育成新品种231个,累计推广面积9.17亿亩,社会效益985.34亿元。另外,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合作,与国际生物多样性中心、 CIMMYT、IRRI等10多个国际研究机构及60多个国家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

        专家组一致认为: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建设已圆满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资源收集、保存、整理与整合任务,平台组织管理体系、制度体系、标准体系、质量控制体系、保存和服务体系健全,信息化程度高,服务能力强,共享服务成效显著。专家组建议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尽快转入可持续发展运行服务阶段。

        参加会议的还有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王祎博士、中国农科院科技局李建萍处长、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王述民副所长,平台参建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所江用文副所长、草原所赵来喜主任、蔬菜所李锡香主任、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陈业渊处长等。(曹永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