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分子育种创新青年科学家论坛在我所举行
为提升我国作物分子育种创新能力和育种水平,扩大青年科学家间的学术交流,2006年12月18日,在我所举办了以“作物分子育种理论与技术创新”为主题的第125期青年科学家论坛。来自全国23家科研院所和大学的62名青年科学家参加了本次论坛。开幕式由论坛执行主席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所所长万建民教授主持,科技部和中国科协的有关领导到会致辞。本次论坛由中国作物学会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承办,得到了中国科协的资助。
22位青年科学家围绕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棉花、马铃薯、甘薯等主要农作物的功能基因组、新基因发掘、分子标记育种、转基因育种等领域作了主题报告,其中许多报告显示了较高的学术水平,展示出近期我国作物分子育种科学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
与会青年科学家还围绕作物分子育种理论和技术创新的主题,对农作物分子育种的目标、战略措施、战略重点和必须解决的科学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研讨。一致认为,近年来,随着基因组学研究取得一系列突破,以分子标记选择、转基因和品种分子设计为代表的分子育种技术的成功应用,大大提高了作物遗传育种水平。同时指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作物分子育种科学研究工作还有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不能有效地发掘和利用种质资源中的有利基因,缺乏有自主知识产权及育种价值的基因和标记;对控制重要性状的基因、基因间及其与环境互作的分子基础知之较少;多种遗传改良信息和技术的集成应用不足,缺乏系统的品种设计思路等。
与会青年科学家建议,为保持和引领作物育种技术的发展方向,取得育种新突破,我国应高度重视作物分子育种理论和技术创新研究。今后应以我国丰富的作物基因资源为核心,以学科交叉为手段,立足于国家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集中设施、人才和资金优势,重点开展农作物重要基因的发掘与鉴定、重要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作物品种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促进分子育种与常规育种技术的有机结合,构筑作物分子育种技术体系,追求作物育种理论的重大科学突破,引导作物育种技术的发展,保持我国参与本领域的国际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