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首页» 新闻动态» 科研进展» 作科所揭示气候变暖对玉米产量损失的定量影响及应对措施

作科所揭示气候变暖对玉米产量损失的定量影响及应对措施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栽培与生理创新团队联合全国24个科研团队,基于多点、多年联网试验,揭示了气候变暖对玉米产量损失的定量影响,同时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对应措施。7月26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资源、保护和再利用(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

  据李少昆研究员介绍,全球变暖的步伐越来越快,将对粮食生产带来负面影响,成为当今世界粮食安全面临的重大挑战。玉米是全球也是我国第一大作物,定量化气候变暖对玉米产量损失的影响及科学应对,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研究团队通过多年在全国玉米典型生态区42个试验点的联合田间试验数据,模拟气候因素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发现,在不同年份和不同气候生态区,昼夜温差和累积光合有效辐射是造成产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昼夜温差每降低1℃和累积光合有效辐射每降低100兆焦,玉米籽粒产量分别减少1.0吨/公顷和0.85吨/公顷。玉米生长季平均温度和最低温度每升高1℃,玉米籽粒产量分别降低0.83吨/公顷和0.67吨/公顷,即玉米生长季平均温度每升高1°C,玉米减产5.8%,该结果低于以往减产8.9%的研究报道。本研究通过对多个品种的研究发现,品种对气候变暖的反应存在显著差异。该研究建立的模型可为预测气候变化对未来玉米产量变化可能产生的定量结果以及缓解策略(例如品种选择等)提供指导,为我国玉米“藏粮于技”和提质增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作科所侯鹏副研究员为文章第一作者,作科所李少昆研究员与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杨海顺教授为文章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和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等项目资助。

  原文链接:https://authors.elsevier.com/a/1dUHe3HVLKksYf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