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首页» 新闻动态» 科研进展» 科学家证明:我国现代稻作既增产又减排

科学家证明:我国现代稻作既增产又减排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耕作与生态创新团队,证明了近50年来我国水稻品种改良与稻作技术创新在促进粮食增产的同时,也为碳减排做出了重大贡献,纠正了世界对我国现代稻作高产高碳排放的错误认识。相关研究成果于11月6日在线发表在国际重要期刊《环境研究快报(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上。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口粮作物,稻田是温室气体甲烷的最大排放源。在全球气候变化谈判及国际论坛中,我国水稻生产的甲烷排放问题一直在争议中备受关注。

  研究团队通过多年的大样本品种比较、田间定位监测、区域调研和历史数据挖掘,综合评价了近50年来我国品种更新、栽培创新和稻作制调整等对水稻产量和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通过稻作北移、高产品种和控水增氧耕作等创新,在实现水稻单产提高130%情况下,稻田温室气体排放下降约70%,其中甲烷减排尤为显著。该成果不仅在国际上给我国水稻产业正名,而且为全球高产低碳稻作创新指明了方向,可为世界作物生产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借鉴。

  该团队前期先后探明了水稻品种、节水耕作以及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和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机制,相关成果分别发表在《全球变化生物学(Global Change Biology)》和《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本项成果是在前期研究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论文以张艺博士后为第一作者,作科所张卫建研究员和南京农业大学江瑜博士为共同通讯作者,得到了“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粮食丰产增效专项和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等项目资助。

  原文链接:https://iopscience.iop.org/article/10.1088/1748-9326/ab488d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