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高蛋白大豆新品种和免耕覆秸新技术为农民丰收节献礼
2018年9月21日,在安徽省宿州市“中黄13一亿亩收获暨国家大豆良种攻关黄淮海现场会”上,中国农科院作科所韩天富研究员受国家大豆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专家委员会委托,推介发布了20个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和麦茬夏大豆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技术。
在20个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中,高蛋白品种包括南夏豆27、驻豆19、石豆11号、周豆25号、皖豆38、徐豆23、濉科20、中黄39、浙春8号和蒙豆1301;双高品种包括中豆44、冀豆16、兴豆1号、濉豆8号、汾豆93、周豆23号、油6019、中黄301、阜豆15和齐黄34。此次推介发布的大豆新品种是近年来我国针对黄淮和南方大豆主产区需求,通过国家大豆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等项目实施,培育出的一批蛋白质含量超过45%、或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超过63%且脂肪含量不低于20%的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经专家组严格评审,一致认为,这些品种一般比大面积推广品种增产5%以上,品质优良,抗病耐逆,适应性好,适合机械化收获,符合当前市场对优质大豆品种的需求,可满足豆制品加工企业的需要,推广前景广阔。
麦茬夏大豆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技术是为解决黄淮海地区麦茬夏大豆生长期短、土壤物理条件差、出苗质量难以保证、缺苗断垄严重、大豆产量低而不稳等问题,经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多领域专家联合研发的高度轻简化技术体系,实现了农机农艺融合、良种良法配套、生产生态协调。该技术体系在秸秆处理和利用方式方面取得突破,创出了一年两熟制和中小型机具条件下秸秆还田的一条新路。经多年多地试验示范,采用该技术体系实现了蓄水保墒、减少化肥农药用量、同步解决土壤培肥和秸秆禁烧问题、减少作业环节、增产增收明显等显著成效。目前,由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研发的原茬地免耕覆秸精密播种机已在宿州市实现产业化生产,免耕覆秸精播技术正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据悉,与进口大豆相比,国产大豆具有蛋白质含量高等特点,是我国食用大豆的主要来源,此次发布的大豆新品种新技术将在我国大豆产业绿色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