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粮食作物基因资源评价利用重点实验室
农业农村部粮食作物基因资源评价利用重点实验室定位于围绕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和杂粮等作物产业重大科学问题,在建立健全粮食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护、鉴定评价、创新利用体系基础上,研发作物种质资源精准鉴定技术,建立规模化高效基因资源发掘和遗传效应评价体系,创制符合粮食作物未来育种需要的优异种质资源。概况
农业农村部粮食作物基因资源评价利用重点实验室定位于围绕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和杂粮等作物产业重大科学问题,在建立健全粮食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护、鉴定评价、创新利用体系基础上,研发作物种质资源精准鉴定技术,建立规模化高效基因资源发掘和遗传效应评价体系,创制符合粮食作物未来育种需要的优异种质资源。
研究方向
重点为开展作物种质资源的收集评价保护与利用、作物遗传多样性和环境适应性机制解析、重要基因发掘与种质创新等3方面研究工作。
建设成效
实验室自2022年成立以来,围绕粮食作物生产重大科学问题及现代种业发展瓶颈,完善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以“提升种质资源创新利用水平、增强现代种业支撑能力”为中心任务。在种质资源收集保护方面,目前长期库保存340余种作物共计47.6万份种质资源,综合种质圃保存有无性繁殖类种质资源,全国长期保存总量超过58万份;在种质资源精准鉴定方面,完成 36.2 万余份粮食作物种质资源的基因型鉴定,完成5万余份种质高产抗逆抗病等性状的表型精准鉴定,鉴定出1050余份耐盐碱、抗赤霉病、抗穗腐病、抗稻 瘟病、抗旱、耐冷、高产等优异种质;在种质创新和新品种培育方面,自实验室成立以来,创制高产多抗小麦、抗逆抗病玉米、节水抗旱稻、高芦丁荞麦等新种质、新品种60余个; 在科研产出方面,相关研究成果多次发表在Science,Nature Genetics,Nature Plant,Plant Communications, Molecular Plant,Crop Journal等国内外学术期刊,累计发表研究论文400余篇;鉴定和发掘出ZmKW10、OsBSK2、OsRINGzf1、TUD1FtERF‐EAR3、SiAUX1OSH15、AcSWI3B等高产、优质、抗逆、抗病基因40余个;完成或进行中的成果转化项目共166项,转化总收入超过1.6亿元,已到账金额4745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