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首页» 科研成果» 获奖» 国家级成果一览表» 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大豆优异种质挖掘、创新与利用

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大豆优异种质挖掘、创新与利用

  “大豆优异种质挖掘、创新与利用”获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植物油脂和蛋白质来源。上世纪90年代中期,该项目针对大豆主产区疫霉根腐病、灰斑病和干旱/盐碱等危害严重,大豆品种油分含量低,优异种质资源缺乏等问题,在国家973、攻关计划等项目的支持下,开展大豆优异种质挖掘、创新与利用研究。

  研制大豆抗疫霉根腐病等重要性状鉴定方法7项、高效分子标记鉴定方法3套,创建了表型与分子标记相结合的种质资源鉴定技术体系;明确了大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布特征,首次提出大豆核心种质构建的最佳取样策略,率先从收集保存的25,743份国内外种质资源中创建代表性强、遗传多样性丰富的核心种质和应用核心种质;通过精准鉴定,挖掘抗疫霉根腐病、抗灰斑病、耐旱/盐碱、高油等优异种质149份,其中Conrad对疫霉根腐病呈水平抗性、Ohio高抗灰斑病、Sprite 87油分含量23.14%,为大豆新品种培育提供了优异资源。

  构建国际上首个从头组装植物泛基因组,全面揭示大豆基因组遗传变异特征,开发SNP芯片2套,为基因发掘和分子育种提供了信息和工具,结果发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等。挖掘抗疫霉根腐病、抗灰斑病、耐旱/盐碱、高油等重要性状主效QTL/基因72个。新发现抗疫霉根腐病基因 Rps10 和2个耐疫霉根腐病主效QTL;克隆结荚习性基因 GmTfl1 和图位克隆耐盐基因 GmSALT3 。建立了分子标记育种技术体系,创制出聚合3个以上QTL的抗病、优质新种质8份,如具有水平抗性的CH19聚合5个耐疫霉根腐病QTL,合交00-23兼抗疫霉根腐病和灰斑病、耐盐、含油量23.57%,已成为重要育种亲本。

  创建大豆种质资源表型和基因型等信息高效共享平台,为全国提供种质资源42,219份次。项目组利用优异和创新种质育成多抗、优质、高产大豆新品种17个,其中国审品种6个,农业部主导品种6个。新品种抗疫霉根腐病、灰斑病或具有2种以上抗性,平均含油量超过国家高油标准21.50%,平均比对照增产17.49%。新品种2006-2017年累计推广1.25亿亩,新增社会经济效益97.82亿元;2015-2017年累计推广2,575万亩,新增社会经济效益18.54亿元。

  该项目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9项,植物新品种权10项,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166篇,其中在Nature Biotechnology、PNAS、The Plant Journal等SCI期刊发表56篇,完全他引1,694次,部分成果获省级一等奖3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