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报第48期—河北省科技小分队2025年奋战120天抓春管提单产夺夏收粮油丰收行动1
3月11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小麦产业专家团团长、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刘录祥研究员率科技小分队赴河北省调研督导了沧州黄骅市旱碱麦、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泊头市和阜城县的小麦春管情况,针对具体苗情开展了科技指导行动,为种植大户发放了大面积单产提升技术挂图,助力提升技术到位率。河北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处严冬晓处长、河北省科技小分队成员、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河北省岗站专家、河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站成员等16位专家参与了技术指导。
一、黄骅市旱碱麦产业化情况
2024年全市旱碱麦播种收获面积达到83万亩,亩产240.5公斤,与全国小麦平均单产的396.0公斤/亩差距显著,亟需耐盐碱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应用以及覆盖全生育期的管理模式的集成与推广。调研组在中捷农场了解到,当前正在积极开展耐盐碱小麦的引进、测试和示范,对初步筛选鉴定的航麦 802、沧麦6005、中麦36等12个耐盐新品种开展了大面积的示范种植整体已经进入返青期,大部分品种构建出了以一二级壮苗为基础的群体结构,搭好了良好的丰收基础;经过多年的攻关,增施有机肥和土壤改良剂、深翻整地、木霉菌拌种、精匀播种、冠层强化等耐盐碱技术模式也已初步成形,为提升盐碱地的单产水平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在黄骅市友和种植专业合作社调研中了解到,该合作社种植小麦面积6000多亩,对耐盐小麦新品种具有强烈的需求。正在试种航麦802等新品种,每个品种试种面积100亩以上。专家组建议,进一步提升播种整地质量,做到一播全苗,抓好播后及早春镇压工作,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将先进管理式与全市29个种植合作社共享,共同促进旱碱麦单产的大幅提升。
二、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泊头市和阜城县整体情况
通过调研泊头市孙亮屯村和赵庞村、阜城县大白乡的种植合作社及大户,了解了当前针对大面积单产提升采取的措施,实地采样分析了不同地块的苗情,两个县苗情整体较好,丰收基础较为牢固。
针对调研过程中了解到的部分田块存在旺苗、局部表墒不足、管理措施不到位等情况,专家组为种植大户发放了技术挂图、提出了细化的管理措施和建议。
适度降低种子播量。在合理播期条件下,将播种量控制在15公斤/亩以内,提升播后出苗质量,促进健壮幼苗群体的建成;提倡适期晚播,防止冬前旺长。
加强镇压保墒控旺。提升播后镇压措施的到位率,同时按照“压干不压湿”的原则,在地表有2-3厘米干土层时,对群体过大、旺长麦田进行镇压,控上促下,促进群体建成。
促进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模式推广应用。针对以大户和合作社为主体的种植方式,推动药剂拌种、整地播种、镇压化除、高效施肥、一喷多防等技术集成与推广应用,促进大面积单产提升,
促进单产与品质提升。合理选择品种,布局不同品质类型品种的种植结构,促进单产与品质提升的同时带动种植效益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