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报第85期-山西省科技小分队2025年奋战120天抓春管提单产夺夏收粮油丰收行动
3月23日-27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小麦产业专家团山西省科技小分队赴山西省运城市、临汾市和晋城市进行调研,实地考察了山西大面积单产提升县芮城县陌南镇东恒农机专业合作社、东垆乡远鹏家庭智慧农场和学张乡农芮兴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永济市董村农场优质麦生产和推广应用情况,襄汾县西贾乡、永固乡家庭农场,洪洞县大槐树镇左北村千亩示范方、北周壁村洪福家庭农场百亩攻关田、县良种试验场水肥一体化;并考察了临汾市隰县龙泉镇下王家庄村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隰县实验基地品种抗寒抗旱性鉴定情况和运城市新绛县三泉镇白村新绛瑞恒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水肥一体化、泽州县红岭地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山西农兆福种业有限公司。实地察看了各地代表性水地和旱地小麦苗情长势、病虫害发生态势、土壤墒情等情况,并在永济市董村农场进行了技术培训和春季管理座谈会,在洪洞县小麦田里对30余名农技人员和大户负责人进行了春季管理技术和措施的辅导和培训。针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解决方案建议,推动春管工作高质量开展。山西省农业厅高级农艺师韩柏岳,山西农业大学小麦所姬虎太、张定一研究员、马小飞副研究员、刘杰辉助理研究员,运城市农业技术站站长徐隽铭,芮城县农业农村局主任科员刘风旭、农业技术站站长石鹏和高级农艺师王俊红,永济市农业技术站站长胡朝霞、董村农场史国良和王强总经理,临汾市农业农村局周晓东副局长、二级调研员王红、种植业与种业管理科科长赵莹莹、农业技术推广科科长张立军,晋城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建云、现代农业发展中心种子站站长常江育和农技推广站站长郭伟、泽州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瑞民及多地合作社、种业公司负责人等参加了调研。其中,3月24日,科技小分队还随同农业农村部社会事业司司长唐珂和综合处处长刘洋,参加在运城市万荣县召开的“山西省春季农业生产暨农业农村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现场会”。
一、运城市小麦生产整体情况
小麦播种面积348.73万亩,包括水地280.44万亩,旱地68.29万亩。其中,盐湖区31.46万亩,垣曲18.07万亩,永济56.87万亩,芮城50.24万亩,河津县24.19万亩,绛县23.0万亩,万荣26.1万亩,新绛36.1万亩,闻喜51.2万亩,夏县31.5万亩。2024年,小麦播后土壤墒情好、气温高,冬前苗情好于常年同期水平,存在少量早播旺苗情况。当前,全市小麦已陆续进入返青期,一、二、三类苗比例大致为43:43:14,一类和二类苗占比86%,好于常年同期水平。
其中,芮城县水地39.24万亩,小麦一、二、三类苗比例大致为48.5:42.5:9,一类和二类苗占比91%;旱地11万亩,一、二、三类苗比例大致为60:35:5,一类和二类苗占比95%;水地和旱地苗情均好于常年,大部分麦田小麦处于起身拔节期。
永济市水地56.2万亩,小麦一、二、三类苗比例大致为46:44:10,一类和二类苗占比90%;旱地0.67万亩,一类和二类苗比例大致为45:55,无三类苗;苗情均好于常年,大部分麦田小麦处于拔节期。
二、临汾市小麦生产整体情况
小麦播种面积294.67万亩,包括水地156.7万亩,旱地137.9万亩。其中,襄汾县68.42万亩,洪洞县68.12万亩,尧都区38.39万亩,翼城县33.78万亩,曲沃县25.75万亩,霍州市15.75万亩,浮山县14.06万亩,侯马市12.21万亩,汾西县8.76万亩,乡宁县8.39万亩,古县1.02万亩。2024年,小麦播后土壤墒情好、气温高,冬前苗情好于常年同期水平。3月16日—17日,临汾市普降雨雪,极大地缓解了表墒差的问题,当前全市小麦已陆续进入返青期,小麦一、二、三类苗比例大致为46:39:15,一类和二类苗占比85%,好于常年,丰产基础较好。
其中,襄汾县水地小麦一、二、三类苗比例大致为51:41:8,一类和二类苗占比92%;旱地小麦一、二、三类苗比例大致为65:33:2,一类和二类苗占比98%;当前小麦正处于起身阶段,苗情在近几年中处于较好水平,仅有小部分麦田零星发生红蜘蛛,还达不到防治标准,但草害发生偏重,大部分麦田以荠菜、播娘蒿为主,个别水地麦田禾本科杂草发生,正在进行春季化学除草。
洪洞县水地小麦35.2万亩,旱地32.72万亩。当前苗情与常年基本持平,一、二和三类苗情比例为30:50:20,其中,水地小麦一、二和三类苗情比例为30:40:30,一类和二类苗占比80%;旱地小麦一、二和三类苗情比例为30:60:10,一类和二类苗占比90%。2024年秋播时,大部分麦田适期适墒播种,播种基础扎实,受冬季气温偏高、小麦播种后墒情较好等因素影响,存在一定比例的旺苗田。1月底和3月初的雨雪增加了土壤墒情,有利于小麦顺利返青起身和健壮生长。
三、意见建议
1.芮城县和永济市水地小麦已起身拔节,由于秋冬季气温偏高,小麦冬前生长旺盛,但根系不够发达,春季发育偏快,返青肥水早,致使第一节间偏长,群体较大,要注意促控结合,通过增施P、K肥,防止倒伏。襄汾和洪洞小麦正陆续进入返青起身期,各地区要因地因苗施策,针对部分播期偏早、播量大、出现旺长的麦田,可进行镇压控旺,抑制无效分蘖,推迟肥水至拔节中后期;对于部分因创建高标准农田施工原因,11月中旬才播种的麦田,目前只有1-2个分蘖,群体偏小,应加强春季管理,以促为主,尽早浇水施肥,保冬前分蘖,促春季分蘖,提高亩穗数。小麦生长后期要做好一喷三防,抽穗扬花期要避免喷灌,严防赤霉病,浇水要避开大风天气,防止倒伏。根据当前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建议当地适播期以10月中下旬为宜,适期晚播,但不宜过晚,影响产量水平。
2.当前正是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大部分麦田生长良好,病虫害发生较少,但仍有部分地块发现金针虫、黄花叶病毒病、茎基腐病危害,应对病虫害进行针对性防治,特别是对茎基腐病、纹枯病等重要病害及田间杂草的防治工作,坚持以防为主的原则,具体防治方法已要求按专家团发放的春季小麦管理手册和明白纸上的方案执行。
3.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对倒春寒等不良天气的预防,根据气象预报,近期有大幅度降温天气出现,应提早灌水或喷施营养调节剂,减少突然大幅度降温对小麦的危害。
4.旱地麦田土质偏粘,多采用探墒沟播技术进行播种,由于2024年秋播受干旱影响,多采取抢墒播种,部分麦田播种较早,现在已开始拔节,有受即将到来的大风降温天气影响的风险,因此在不能通过浇水预防冻害的情况下,应提前喷施小麦抗冻剂或植物生长调节剂来预防冻害的发生。此外,探墒沟播小麦行距较大、群体偏小,建议尽量适期晚播,适量播种,通过适度缩小行距,增加群体,以提高亩产;当地适播期以10月15日至25日,亩播量30斤,行距15-20厘米为宜。
5.近几年,襄汾县永固乡面粉厂通过引进种植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中麦578,2024年实现订单收购6000多亩,亩产600公斤,每公斤加价0.1-0.12元收购,既满足了面粉厂对加工优质面粉原粮的需求,还带动了周边农户实现增产增收,成为产业化带动高产优质品种推广和综合科技服务全覆盖的良好典范。晋城等市面粉企业少而小,产业化发展慢,尚未形成规模化发展态势,粮食收购也没有实施优质优价,建议推动和加强粮油作物产业化发展,加快引进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抗逆新品种。今年晋城市农业局已开始引进高产优质和高产抗旱小麦新品种,正在进行大面积产量比较试验,进行筛选并计划推广应用,同时正在对高产优质品种进行N、P、K配方施肥试验和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这为当地优质麦大面积推广应用奠定了较好基础。
6.当前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集中体现在耕地、整地、播种环节,导致农户播期早,播量整体偏大,造成苗偏旺,但田间麦苗缺苗断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建议依托农场、当地的种粮大户和主体,开展播期播量对比试验,通过展示示范,带动农户逐步改变旧有的种植观念,以节本增效,实现小麦高产稳产优质和产业化发展。目前,种粮大户和合作社以及采取托管服务的农户,新观念新技术接受程度较高,已普遍采用种子包衣来防治病虫害,将播期推迟到10月15日以后,春季按照要求防治杂草、茎基腐和纹枯病等,规范化管理日益完善,表明近几年科技小分队通过结合山西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工作,积极开展的田间辅导和培训工作已开始收到良好效果。但仍有很多农户因外出打工,又不接受托管服务,不能按照技术规程进行田间管理,播种期早、播种量偏大仍是普遍现象。因此,加快适度土地流转、扩大技术托管服务范围,是今后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
8.由于粮价低,农民种粮积极性普遍降低,部分地区出现中草药、果蔬等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争地现象,对稳面积增总产不利,应引起重视。优质不优价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产业化,营养化需求发展缓慢,需在政策上加以引导,推动粮油作物的全产业链发展,由产业创新带动技术创新,不断增加农民和企业的收入和效益,不断提高和保护种粮的积极性,将有助于小麦产业的整体发展和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
芮城和新绛县田间苗情考察和现场培训
襄汾县田间苗情考察和现场培训
晋城田间苗情考察
山西春季农业生产暨农业农村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现场会(万荣县)
永济市董村农场座谈会
洪洞县农技人员春管技术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