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报第81期-四川省科技小分队2025年奋战120天抓春管提单产夺夏收粮油丰收行动
3月25-27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小麦产业专家团四川省科技小分队赴广汉市、中江县和三台县进行小麦春管调研和指导。小分队在成都平原、丘陵旱地等不同类型地块进行小麦生产考察,就田间管理措施、种植成本、生产困难、山坡地治理、小型农机具机械化、不同小麦品种混系种植、问题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兴经营主体详细调研,针对小麦抽穗扬花期的病虫害、无人机撒播种植群体的均一性、酿酒小麦标准化生产、稻茬麦免耕技术等问题提出技术优化方案,推动春管工作高质量开展。四川省广汉市农技推广部门,绵阳市、广汉市、中江县和三台县农业农村局,以及当地的乡镇农技人员参加了调研。
一、广汉市小麦生产整体情况
广汉市位于四川省德阳市,地处成都平原东北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四川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年均温16-17℃,年降水量900-1000毫米,光热资源充足,无霜期长(约280天),适合小麦生长。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保水保肥能力较强。目前小麦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约26万亩,是川西平原小麦主产区之一。随着土地流转的加速,小麦生产规模化、机械化、社会化水平逐年提高;职业农民呈现年轻化、专业化特征,对新品种、新技术需求强烈。广汉市小麦平均单产450-500公斤/亩,显著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主栽品种以高产、抗病品种为主,如川麦104、川麦93、绵麦902,近年还推广了优质强筋小麦(如川育25)以满足专用加工需求。由于今年雨水充沛且前期温度偏低,冬小麦较去年抽穗期推迟5天左右。但田间群体合理,壮苗比例高,整体长势明显好于上年。目前,水稻育秧工作已经开展,春耕备耕有序推进,粮食生产形势喜人。
二、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中江县整体情况
中江县位于四川省德阳市,属川中丘陵地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年均温约17℃,年降水量900-1000毫米,无霜期长,适宜小麦生长。小麦播种面积常年稳定在约35万亩,是四川重要的小麦产区之一,平均单产400公斤/亩,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主栽品种为川麦系列(如川麦104、川麦42)、绵麦系列(如绵麦902)等抗病、高产品种。超85%的小麦于去年11月6日前播种,但受积温影响,生育进程较去年晚5-7天,但整体长势良好,丰收在望。由于雨水充沛,部分氮肥施用过量、群体旺长的地块需要采取控旺措施,以减少后期倒伏的风险。目前小麦正处于抽穗扬花阶段,整体病虫害发生较轻,无条锈病、蚜虫发生,但少量地块少数品种倒3叶以下出现白粉病。近几天中江地区会出现降温降雨天气,有出现赤霉病高发的风险。
三、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三台县整体情况
三台县深入贯彻落实2025年“天府粮仓·百县千片”战略部署,以整县制推进小麦单产提升为核心,坚持“大面积单产提升”主线,围绕绿色高质量发展和增产增收目标,聚焦“五良”(良种、良田、良法、良机、良制)集成、“三主”(主体带动、主导技术、主推模式)融合,全域统筹推进小麦单产提升行动,构建粮食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化发展新格局。目前,全县19个乡镇有265个新型经营主体,建成“百亩攻关田”5个、“千亩示范片”10个、“万亩展示片”2个,形成“点-线-面”梯次推进的示范网络。推广抗逆性强、丰产性突出的优质小麦品种,包括绵麦902、川麦93、川麦104等,覆盖率达100%。创新应用秸秆还田、抗湿飞播、种肥精量条播、深松蓄水、免耕带状浅旋播种等技术,实现天然降水高效利用与土壤肥力协同提升。
四、技术措施建议
针对调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专家组为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提出了如下技术措施:(1)抓好小春中后期田管,突出抓好小麦“一喷三防”,在锈病、白粉病、红蜘蛛发病较轻阶段及时防控;扩大防控覆盖面积,进一步巩固稳产高产基础。(2)未来几天可能遭遇降温天气应及时喷施生长调节剂等,提高小麦耐寒能力。(3)坚持见花打药,做好赤霉病防控;若扬花期遇雨,需及时追喷一次药剂,遏制小麦赤霉病的发生。(4)针对丘陵旱地灌浆期可能出现的干旱情况,做好提蓄保灌措施。(5)中江县多丘陵、山丘,针对部份低洼地块,注意清沟排湿。做到田间不积水,预防小麦湿害。(6)落实防灾减灾关键技术措施,搞好烘干设备调试以备烂场雨,确保夏季粮油增产增收。(7)在面积较大的田块,要大力推广稻茬小麦免耕带旋播种技术,进一步提升播种效率和播种质量。